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338页(668字)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着。
中译本由石冲白据莱比锡1859年版《叔本华全集》(利巴赫编)第1卷译出,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叔本华出身于但泽市(今波兰格但斯克)的富商家庭。1809年进入哥丁根大学攻读医学和哲学。1811年去柏林大学专攻哲学,深受费希特“知识学”的影响。
1813年在耶拿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柏林大学开设“整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讲座。
1833年定居法兰克福,担任大学编外讲师直到去世。主要着作有《视觉和色彩》(1816)、《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41)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最重要的着作,全面论述了他的以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论为核心,悲观主义人生观为外壳的哲学体系。
1819年初版。全书包括4篇正文和1篇附录。第1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讨论传统的认识论问题。
第2篇,世界作为意志初论,讨论传统的本体论问题。第3篇,世界作为表象再论,讨论艺术和美学问题。
第4篇,世界作为意志再论,论述伦理学问题。附录:康德哲学批判。
叔本华的哲学来源于康德、柏拉图和印度哲学。他的悲观论迎合了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失败之后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他的唯意志主义和反理性主义开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之先河,影响了如尼采、詹姆士、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等一大批西方当代哲学家。叔本华在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哲学基础上建立的美学和艺术形而上学对近代西方美学以及文学艺术产生过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