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363页(812字)
英国哲学家、美学家伯纳德·鲍桑葵(Bernard Bosanquet,1848-1923)着。
中译本由张今据伦敦斯万·宗南沙因出版公司1892年英文原版译出,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鲍桑葵曾任圣安德鲁斯大学伦理学教授、伦敦亚里士多德学会主席。早年致力于哲学研究,中年时期转入美学和伦理学研究。
主要着作有《逻辑学——知识的形态学》、《基督教文化》、《美学三讲》等。《美学史》是鲍桑葵的代表作,全书对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的美学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集中反映了鲍桑葵的唯心主义美学史观。1892年出版。
共15章:(1)我们的研究方法以及这一方法同美的定义的联系;(2)一个富于诗意的世界的创立,以及它和思想界的第一次接触;(3)希腊人关于美的理论的基本轮廓;(4)希腊人关于美的理论向前进步的迹象;(5)从亚历山大里亚和希腊-罗马文化到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代;(6)审美意识在中世纪连续的一些痕迹;(7)但丁和莎士比亚在某些形式特点方面的异同;(8)近代美学哲学的问题;(9)近代美学哲学的资料;(10)康德——把问题纳入一个焦点;(11)具体综合的头几步——席勒和歌德;(12)客观唯心主义——谢林和黑格尔;(13)德国的“精密”美学——从叔本华到施图姆普夫;(14)客观唯心主义在方法上的完成;(15)内容和表现在理论上重新结合的开端。全书注重叙述各个时期审美意识的特征以及这些审美特征赖以形成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在阐明美学史和美的艺术史、自然美和艺术美、美的定义及其与美学史的关系的基础上,按美学史发展的线索对各时代的美学理论逐一进行考察论证,旨在充分揭示各种美学思想的来龙去脉和自身特征。
鲍桑葵借口东方人的审美意识还没有达到思辩理论的高度,无视东方艺术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的作用和地位,固守“欧洲艺术中心论”的原则,将东方艺术完全排斥在论述范围之外,造成着述上的一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