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370页(711字)
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Мaкcим Гоpкий,1868-1936)着。
中译本由夏衍据两种日译本并参照英译本转译,经刘辽逸等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0年《高尔基30卷集》本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曾多次重印。高尔基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即今高尔基城),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4岁丧父,11岁走向社会。1884年去喀山,想上大学未成,流落在贫民和知识分子中间。
1892年开始文学创作生涯,早期作品充分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气势。曾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流放。1905年武装起义失败后,受党委托出国为俄国革命寻求支持,筹集资金。后长期侨居意大利。1917年恢复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1932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筹备委员会名誉主席,同年获列宁勋章。
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主要作品有《海燕之歌》、《底层》(剧本)、《敌人》(剧本)、《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作品,分为两部。
第一部以工人区为背景,着重表现工人阶级的觉醒,1906年9月写成于美国。第二部以整个城市为背景,突出反映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1906年底完成于意大利。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20世纪初俄国革命高潮年代工人阶级的生活斗争为基础,通过主人公革命家巴威尔和他的母亲尼洛芙娜,及其他革命者的斗争活动,深刻地描绘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证明了革命理论一旦为群众掌握,就将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这一普遍真理。小说所描写的这一崭新主题,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