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读书大辞典

存在与时间

书籍:中国读书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2 19:36:4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378页(780字)

德国哲学家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着。

中译本由陈嘉映、王庆节据德国图宾根马克斯·尼姆耶出版社1979年第15版译出,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巴登邦梅斯基尔希。1909年进弗莱堡大学学习,191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任马堡大学哲学教授。1928年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1933年出任弗莱堡大学校长,旋即辞职。

后因抵制纳粹,曾一度被停止教职。1959年退休。主要着作有《论根据的本质》(1929)、《论真理的本质》(1943)、《形而上学导言》(1953)等。《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作,1926年完成,次年发表于胡塞尔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第8卷。全书原计划分两部,1926年出任马堡大学哲学系主任,匆匆将第一部交付发表,第二部没有再续写。中译本分为导论:概述存在意义的问题。

第一部:依时间性阐释此在,解说时间之为存在问题的超越境域,包括二篇:(1)准备性的此在基础,(2)此在与时间性。海德格尔把“存在”这一概念确定为人的生存,并以此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通过分析此在(Dasein,指称人)的生存状态基本结构“在世的存在”(In-der-Welt-sein),建立了自己的“基础存在论”。全书以时间性为线索,考察了此在的存在方式,对世界的特性、存在的情态和沉沦、真相的显现等作了全面的分析。进而剖析此在的死亡对此在的生存结构产生的影响,考察了在抉择中如何把握住实存的可能性等。

揭示出时间性的体验对超越此在的日常性和世界中的非本真存在状态的意义。海德格尔的哲学是一种“入世”的行动哲学,主张哲学干预生活,干预人生。但他把人生的真谛归结为烦、畏、死,其理论的色调是忧虑和悲观的,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