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的结构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读书大辞典》第1397页(666字)
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1922- )着。
中译本由李宝恒、纪树立据美国芝加哥大学1962年版译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出版。库恩出生于美国辛辛那提城。
194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49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2年起在普林斯顿等大学执教科学史。曾任美国科学史学会主席。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教学计划教授。
主要着作有《必要的张力》(1977)、《黑体辐射和量子不连续性》(1978)等。《科学革命的结构》是当代研究科学史的科学哲学名着,1962年出版。全书13章:(1)导言,(2)走向常规科学,(3)常规科学的本质,(4)常规科学即解难题,(5)规范的优先性,(6)反常和科学发现的涌现,(7)危机和科学理论的涌现,(8)对危机的反应,(9)科学革命的性质和必然性,(10)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11)革命是无形的,(12)革命的解决,(13)由于革命而进步。库恩批判了以逻辑实证为代表的传统科学哲学,否定了认为科学的发展是科学知识的逐步累积的陈见,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是常规科学的知识累进过程与科学知识的革命变革过程彼此交替的结果这一崭新的科学观。库恩结合科学史的大量实例,深入细节进行分析研究,运用规范(paradigm,一译“范式”)、科学共同体等较严格的概念建构了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模型。《科学革命的结构》揭示了科学发展史上科学革命时期的存在及其意义,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但是对科学革命发生的内在机制未作深刻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