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升值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南京大学出版社《新價格辭典》第22页(1243字)
货币贬值的对称。
又称货币增值或通货升值。一国增加它的货币含金量,从而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例如,瑞士政府宣布从1971年5月10日起,把瑞士法郎的含金量由0.2032258克增加到0.2175926克,对美元比价由原来约4.37瑞士法郎兑换1美元提高到约4.08瑞士法郎兑换1美元。但也有的国家只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而并不宣布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例如,由于美元贬值,日本政府于1971年12月宣布日元对美元的比价,由原来的360日元兑换1美元提高到308日元兑换1美元,但没有宣布日元含金量的增加。
货币升值表明这种货币信用坚挺,其国际地位可以提高,使该国银行可吸收到更多的存款(如近几年的西德);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危机趋于恶化的情况下,货币升值,并不一定代表这种货币在国内购买力的提高,而只是提高了对外国货币的比价。
对于货币升值的国家来说,会对经济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首先,货币升值会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因为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按外国货币来计算将相应提高。例如在日元升值前,日本出口价值360日元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只须付1美元;日元升值后,同样出口价值360日元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就要付1.16美元,结果,日本商品在国外市场上就要涨价16%。这就削弱了日本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导致出口减少;另一方面,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按升值后的比价计算又会相应降低。例如,在升值前,日本进口价值1美元的外国商品,在日本国内市场上的售价为360日元;日元升值后,同样进口价值1美元的商品,售价就减为308日元,这就提高了外国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使进口增加,影响本国产品的内销。
其次,当一国货币升值后,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和从国外汇回的资产,在折算成本国货币时,也会相应地减少,从而造成了损失。据瑞士官方宣布:1971年由于瑞士法郎的升值,仅瑞士国家银行外汇储备的账面损失就达12.43亿瑞士法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货币升值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不愿本国货币升值。
近年来,西德、日本、瑞士等国的货币所以一直升值,主要是由美元危机加深引起的。
60年代以来,由于美元币值不断下降,持有美元的人纷纷抢购西德马克、日元、瑞士法郎等比较稳定的货币,致使美元游资大量涌入这些国家,为了维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投放巨额本国货币,收进美元,结果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由于美元贬值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不利,美国则对这些国家施加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宣布将自己的货币升值。这种升值是被迫的,是由于美国硬把自已的货币危机转嫁给别国的结果。它遭到这些国家的坚决抵制。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货币升值也是货币不稳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