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质
书籍:生理心理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12-08 17:01:5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生理心理学辞典》第56页(526字)
含有黑色素的神经细胞核团。
仅见于哺乳类动物。人类最发达,4岁~5岁时细胞内开始出现黑色素。位于中脑被盖和大脑脚底之间,见于中脑全长,并延入间脑的尾侧部。可分为两部分:(1)致密部,细胞多,由许多大的色素细胞组成;(2)网状部,靠近大脑脚底,细胞少。有三种神经元:(1)大神经元,分布在网状部;(2)中等和大神经元,含有黑色素,分布在致密部;(3)短轴突高尔基(Golgi)Ⅱ型细胞,分布在致密部和网状部。用荧光组化法证实,致密部的神经元含大量多巴胺,是尾状核和壳核内多巴胺的主要来源,发出纤维,投射至纹体、伏核、杏仁核和额前皮质。
网状部有大量合成γ-氨基丁酸的酶GAD,还含5-羟色胺能纤维和终末、脑啡肽能纤维和终末,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发出黑质丘脑纤维,投射至丘脑腹前核和丘脑背内侧核。黑质丘脑纤维终止的丘脑核不接受纹状体其他部分的传入,其侧支至中脑上丘和中脑被盖核。
黑质上丘纤维可能在发动眼睛飞快扫视的运动中起作用。致密部与网状部均含P物质纤维和终末,是含最高浓度P物质的脑区。从新纹状体发出黑质纹体纤维至网状部。如受损伤,黑质纹体纤维终末内的多巴胺大大减少。
震颤麻痹病人的纹体和黑质内没有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