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神经系统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生理心理学辞典》第83页(724字)
亦称“自主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将内脏的传出冲动传导到骨骼肌以外的各种组织,主要调节消化器官、呼吸器官、泌尿生殖器官、腺体和皮肤的平滑肌,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功能(见下图)。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既互相颉颃,又互相统一。当机体运动加强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而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支气管扩张,瞳孔放大,消化活动受抑制等。当机体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交感神经活动受到抑制,表现为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支气管收缩,瞳孔缩小及消化活动增强等,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和能量的储存。内脏感觉神经数目较少,其中细纤维占多数。痛阈较高,对于一般强度的刺激不产生主观感觉,如,外科手术挤压,切割或烧灼内脏时,病人并不感觉疼痛。
在脏器进行比较强烈的活动时,可产生内脏感觉,如,胃的饥饿收缩引起饥饿感觉,直肠、膀胱的充盈引起膨胀感觉等。
在病理条件下,如内脏平滑肌痉挛,可产生内脏痛。内脏痛往往是弥散性的,定位不准确。内脏病变时,可产生牵涉性痛,如,心绞痛时,常表现为胸前区及左臂内侧皮肤疼痛;肝胆疾患,常表现为右肩部疼痛。
不少学者认为,“自主神经系统”这个名称不确切,因为这个系统还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并不是真正独立自主的系统,并且,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和大脑的各个部分,不但都有植物性神经中枢,而且与躯体神经元互相联系。也有人认为“内脏神经系统”这个名称不够完善,因为植物性神经不仅分布于内脏,也随血管和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