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新中国建设大辞典》第403页(806字)
【生卒】:1866—1925
【介绍】:
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就抱有救国救民的思想,青年时代又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曾奔走于世界各地。他领导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政治纲领,并提出了以民族、民权、民生为内容的三民主义学说。为了传播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为推翻帝制,创立共和国造舆论,他领导创办进步报刊,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张,并同改良派进行针锋相对的论战。他和同盟会的其他领袖组织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发动的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旦宣布就职,月底组成临时参议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和北洋军阀依靠帝国主义支持,窃取了革命果实,使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屡遭失败,陷入绝望境地。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了他新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并在第一次国民党全体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重新加以解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办了黄浦军校。孙中山写过许多论文和着作,已经编入《中山全书》和《孙中山选集》。
在宇宙观上,他吸收了自然科学成果,提出了“以太——星云”说的宇宙演化论,“细胞——生元”说的生命发展观,以及物质为体、精神为用的哲学理论。在认识论上,他提出了“知难行易”说。
在历史观上,他主张民法问题是历史观的重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