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大词典》第816页(250字)
一类能使升高的体温恢复正常,缓解疼痛的药物。
其中大多数兼具消炎、抗风湿作用。其解热作用机制是抑制中枢内引起发热的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镇痛作用也与防止炎症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按化学结构分为4类:①水杨酸类。
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②吡唑酮类。如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③苯胺类。
如非那西汀、扑热息痛。④有机酸类。
如消炎痛、甲灭酸、异丁苯丙酸。以上除苯胺类外均有消炎、抗风湿作用。
用于感冒、发热、持续性钝痛(如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和风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