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Y病毒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大词典》第1036页(665字)
以马铃薯病毒Y为典型成员的弯杆状病毒组。
性状代号为亚组1:R/1∶3~3.5/4.5~7∶E/E∶S/Ap,典型成员是马铃薯Y病毒(Potatovirus Y,PVY)。亚组2:R/1∶2.7/5.3∶E/E∶S/M,典型成员是小麦条斑花叶病毒(Wheat streak mosaicvirus,WSMV)。亚组3:R/1∶*/*∶E/E∶S/W,典型成员是甘薯轻斑驳病毒(Sweetpotato milt virus)。
组名源于Potato Y virus的缩拼。
亚组1的病毒粒子线形,680~900nm×11nm,沉降系数140~154S,紫外光吸收比值A260/A280为1.14~1.25。粒体含蛋白质94%~95%,核酸5%~6%。
基因组为ssRNA,单分体,分子质量3×106~3.5×106u。钝化温度50~75℃,体外保毒期通常为2~4天,稀释限点10-1~10-6,通常为10-3~10-4。
机械接种传毒;蚜虫以非持久性传毒,蚜虫传毒时需要借助于一种可能由病毒编码的分子质量为100×103~200×103u的蛋白质“辅助因子”;部分成员经种子传毒。寄主细胞质内有蛋白质的具有诊断价值风轮状内含体。多数成员的寄主范围较窄。引致花叶、斑驳、花碎锦、果实和种子斑驳或畸形,许多成员是植物的重要病原。
亚组2的病毒由螨传播或汁液接种传播。病毒粒子700~720nm×11~15nm。
寄主范围窄。
亚组3的病毒由烟粉虱传播或汁液接种传播。病毒粒子长900nm。寄主范围较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