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
书籍:农业大词典
更新时间:2018-12-13 06:51:23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大词典》第1039页(422字)
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
广泛分布于世界主要马铃薯产区。病原菌是鞭毛菌亚门的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危害叶、茎和块茎。
病叶初现水渍状小斑,后扩大为褐色病斑,田间湿度大时变成黑色湿腐,病斑和健康部分的界限不明显,周围黄绿色,叶背病斑产生白色霉层(孢囊梗及孢子囊)。有时病斑扩展到叶柄和茎秆上。病薯表面出现褐色或紫褐色凹陷病斑。
土壤潮湿时病斑可深入内部,干燥时表面病斑变硬。病菌也侵害番茄的叶和果实。
病菌寄生专化性强,可划分成许多生理小种。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内越冬。病薯播种后可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产生孢子囊借气流和水流传播并不断再侵染。潮湿、凉爽、多雾、多露或阴雨天气有利于病害蔓延。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可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无病种薯和喷洒菌剂等防治措施。
马铃薯晚疫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