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毛泽东大辞典

《毛泽东晚年对经济的基本主张及其选择》

书籍:毛泽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2-09 02:08:17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广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毛泽东大辞典》第1009页(744字)

发表于1986年10月6日《世界经济导报》。

作者朱嘉明。该文主要内容是:(1)指出了“文化大革命”发生时中国的经济背景。

该文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当时处于是否进行经济改革的交叉路口上,毛泽东不仅不能接受经济改革的主张,而且对完善计划经济也缺乏兴趣,结果选择了“文化革命”,主张政治挂帅,用政治方式解决经济问题。(2)分析了毛泽东对经济发展的基本主张。

该文从自给自足、产业政策和毛泽东历来重视公有制的地位与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毛泽东希望通过“文化革命”,使他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主张成为现实。(3)探讨了“文化革命”过程中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该文认为,“文革”期间,经济发展过程的政治化,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被抑制,技术进步的趋势受到了严重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自我封闭”,“文化革命”前正在形成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阶层彻底瓦解等五个明显特征,使中国国民经济走上了歧途,处于全面危机的前夕。(4)评价了“文革”的经济后果。该文认为,从数量方面来说,中国的经济损失尚不止5000亿元(人民币)国民收入;从非数量方面来看,“文革”引起的动乱,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机体,使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中的一些弊端发展到了极端状态,最严重的是,中国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丧失了本世纪最宝贵的十年,致使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扩大了,而且与某些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也扩大了。(5)从三个方面对“文革”进行了深切反省。

该文认为,人们缺乏关于经济发展的快慢决定全民族根本利益的认识;在“文革”结束以前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缺乏一支代表经济发展、组织社会经济运转的社会力量;中国人民的经济意识偏于保守。该文收入萧延中编着的《晚年毛泽东》一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