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悌之死

书籍:三国演义诗词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6 18:44:2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国演义词鉴赏》第441页(553字)

【原文】:

“杜预”巴山见大旗(1),江东张悌死忠时。

已拚王气南中尽(2),不忍偷生负所知(3)

。【赏析】: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炎,部署兵马,全线出击,大举伐吴。

镇南大将军杜预派部将周旨率领八百精兵,绕道而行,偷渡长江,在巴山虚张旗帜,燃起大火,好似千军万马占领了江防要地。吴将“陆景在船上,望见江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风飘出一面大旗,上书:‘晋镇南大将军杜预’。陆景大惊……”当晋军占领东吴荆州南郡长江南岸后,便乘势收取湖广诸郡,进攻武昌,军威大振。

“遂驰檄约会诸将,一齐进兵,攻取建业。”骧将军王浚乘其锋锐,顺江而下,直捣建业。东吴丞相张悌对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垂泣曰:“吴之将亡,贤愚共知;今若君臣皆降,无一人死于国难,不亦辱乎!”乃“独奋力搏战,死于乱军之中”。

张悌明知吴之将亡,不肯屈辱偷生,决心以死报国。张悌这个形象在小说情节中文字很少,但毛宗岗对张悌的气节很赞赏,称他“已拚王气南中尽,不忍偷生负所知。”张悌抱着“死为东吴鬼,生为东吴人”的信念,在吴人望风而降之中死于国难,其精神可佳。这首诗嘉靖本、李卓吾评本《三国演义》上均未有,是毛宗岗修定时所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