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52页(808字)

综合性艺术专业学校。

为培养戏剧人才,在着名戏剧家顾仲彝、李健吾、黄佐临联名倡议下,经上海教育局局长毓秀批准,1945年12月1日正式成立于上海。最初只办一个包括话剧和电影两种的先修班。学制三年。1946年秋,始分设话剧、电影两科。

话剧科分演员、技术两组,电影科分演员、编导研究班两组。并设有实验剧场。校长顾仲彝,教务主任吴仞之。话剧科、电影科、研究班、剧场负责人分别为黄佐临、张骏祥、佛西、李健吾。

聘有洪深、吴天、赵景深等任教,以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内容进步着称。

学生由最初六十人增至一百五十余人。并举行不定期公演。先后演出《古城烽火》、《醉了》、《未婚夫妻》、《未开幕之前》、《同胞姊妹》、《侬发痴》、《白取乐》等剧目。

1946年10月,国民党上海市参议会会长潘公展等以参议会名义无理决议将剧校撤销。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通过各界人士的斗争,终于迫使其收回成议,校长改由熊佛西继任。翌年二月,熊佛西提出“本校于学业上采取自动的、启发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堂与舞台统一的教学法,以养成新的戏剧人才”的方针。

经欧阳予倩、曹禺、陈白尘、杨村彬、辛汉文、许幸之、章靳以、董每戡、许之乔、凤子、安娥等名家教导,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止,剧校先后演出中外大小话剧剧目四十余个。

如:《岁寒图》、《小城故事》、《夜店》、《表》、《结婚进行曲》、《群鬼》、《茶花女》、《这不过是春天》、《黄花》、《以身作则》、《天边外》、《欲魔》、《大雷雨》、《新官上任》、《人之初》、《升官图》等。活跃了上海剧运,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如:庄则敬、魏启明、张辉、陈恭敏、严有秋、杨履方、陈耘等。

该校在中国现代戏剧史和中国艺术教育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1949年6月,改为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简称上海剧专);1952年合并山东大学戏剧科,成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改名上海戏剧学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