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学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151页(1025字)

五四时期着名的社团。

1918年6月30日,由李大钊和王光祈、陈清、张尚龄、曾琦、周无(太玄)、雷宝菁七人联名发起,王光祈任筹备处主任,李大钊任筹备处临时编辑主任。1919年7月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其宗旨筹备时为“振作少年精神,研究真实学术,发展社会事业,转移末世风气”;正式成立时经李大钊等提议,改为“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同时制定会员的四条信条:奋斗、实践、坚忍、俭朴。该会内设评议、执行、编译等三部,曾琦为评议部主任,王光祈为执行部主任,李大钊等为编译部译员。

总会设在北京,在上海、南京、成都和法国巴黎设有分会。会员先后加入的共120余人,分布于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湖北、山东、山西、福建、安徽、陕西、辽宁、天津、杭州、广州等省市和法国、德国、美国、英国、南洋等处,其中李大钊、黄日葵、许德珩、邓中夏、高尚德(君宇)、毛泽东、赵世炎、恽代英、张闻天、沈泽民、杨贤江、侯绍裘、朱自清、田汉、张申府等许多会员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着名的人物。

主要活动为出版刊物、讲演、学术讨论。正式出版有机关刊物《少年中国》月刊,统由北京会员编辑,前7期主要由王光祈编,自第8期起改由李大钊、康白情、张申府、孟寿椿、黄日葵5人组成的编辑部负责编辑事宜。该刊除刊登学会情况报道外,主要是发表有关人生观、世界观和各种社会问题的论着和译文,是当时有较大影响的刊物之一。学会积极发动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五四爱国运动,经常举办各种演讲和学术活动,组织会员讨论国家大事、世界形势和一系列社会问题。但由于会员成份复杂,政治信仰和主张成立时就不完全一致,后来分歧越来越大。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些会员希望通过学会团结进步青年,积极从事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以中国大学王光祈为代表的一些会员,虽不满当时社会黑暗腐朽,但在建立国家问题上却陷入小资产阶级的空想,主张通过不流血的手段来改造社会;以曾琦、李璜、左生、陈启天为代表的一批会员,则反对参加进步政治活动、反对共产主义、反对革命,主张国家主义;多数会员则主张“科学救国”,强调单纯从事学术研究活动,希望把学会建成一个兼容并包的纯学术团体。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矛盾的加深,学会逐步走向分裂。1925年7月第六届年会后,少年中国学会基本上停止了活动。

五四时期这个历史最长、会员分布最广的着名社团的分化和演变,反映这一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急剧变化的情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