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戏剧学校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662页(546字)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工农剧社于1933年4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新型专业戏剧学校。

初名“蓝衫剧团学校”,1934年春,根据瞿秋白倡议:“高尔基的文艺是为大众的文艺,应该是我们戏剧学院的方向”,遂改名“高尔基戏剧学校”。初由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直接管辖,校长由李伯钊兼任。

专职教员有石联星、沈乙庚、王普青、施月英、施月娥等。

兼课教师有沙可夫、钱壮飞、胡底等。

以“栽培苏维埃戏剧运动与俱乐部、剧社、剧团的干部,养成苏维埃文艺运动的人才”为目的。先后招收了三期学员,开设了政治、业务、文化等课。为了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演出实践相结合,同时组成了蓝衫剧团。曾由李伯钊、石联星、王普青等分别带领到集市和前沿阵地为群众、部队演出,并向敌军作宣传。

除演出小话剧、活报剧、山歌、舞蹈外,还创作演出了《战斗的夏天》、《残忍》、《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等话剧。

该校先后为地方和部队培训了学员一千余名,开拓了苏区的艺术教育事业,推动“红色戏剧”运动的发展。对鼓舞战士斗志,宣传群众、瓦解敌军等方面,起积极的作用。1934年秋,由于战争形势严峻、剧校师生与工农剧社总社部分成员在瞿秋白领导下,混合编为“火星”、“红旗”、“战号”三个剧团,继续战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