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同志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社团辞典1919-1949》第748页(820字)

派生于春柳社的中国早期话剧(新剧)团体。

1912年初成立于上海。发起人陆镜若,主要成员有陆镜若、绛士、吴惠仁、欧阳予倩等,其骨干均出自于原春柳社。1912年,新剧同志会以上海作为演出和休整的基地,又到苏州、常州、无锡等地进行巡回演出。演出的多是原春柳社的保留剧目,如《家庭恩怨记》、《猛回头》、《社会钟》、《不如归》等。

1913年初,新剧同志会应欧阳予倩之邀,赴长沙与当地戏剧组织社会教育团合作演剧,人员有陆镜若、欧阳予倩、马绛士、吴惠仁、罗漫士、蒋镜澄、管亦仲等。不久,新剧同志会在欧阳予倩组织下,以“文社”的名义另辟剧场,独立演出了《家庭恩怨记》、《热血》、《不如归》、《猛回头》、《运动力》、《社会钟》、《鸳鸯剑》等,其中揭露辛亥革命后一些新贵贿选议员、暴富纳妾的丑恶的《运动力》及取材于《红楼梦》的《鸳鸯剑》,均为欧阳予倩这一时期的力作。

这次赴湘演出,给湖南播下了新剧的种子,在长沙起了很大的影响。《家庭恩怨记》首演时,观众风雨无阻、盛况空前;政治讽刺剧《运动力》演出后,乡民竟然起来把肉乡民的绅士的房子烧毁。

由于二次革命失败,文社被反动军阀汤芗铭当作革命党查封,人员被迫星散。陆镜若回到上海后,招集原班人马,并扩充了上十人,仍沿用新剧同志会的名称,于1914年4月,在谋得利戏馆,以“春柳剧场”的名义对外演出。但因当时文明戏舞台受商业资本刺激,以男女在台上胡闹和耍招徕观众,以严肃的风格着称的春柳剧场难以吸引市民,观众一天天减少。为了生存,春柳同人便不顾当初研究的宗旨,频频改换剧目,以迎合观众趣味。

一年间春柳剧场上演的剧目近百,有《空谷兰》、《迦茵小传》、《红礁画桨》、《复活》、《娜拉》以及据通俗弹词,小说改编的《天雨花》、《凤双飞》等,不少是粗制滥造以应付演出的,剧场日趋冷落萧条。1915年9月,其负责人兼骨干陆镜若在困窘中身心交瘁,猝然病逝,新剧同志会遂随之解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