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7册天文学、地球科学、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第198页(610字)

宁芜项目编写组着。

地质出版社1978年2月版。30万字。

共14章,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宁芜(南京-芜湖)地区的构造,中生代火山岩系旋回及其岩石化学特征,次火山岩、侵入岩地质和岩石化学特征;讨论与铁矿有关的辉长闪长岩和辉长闪长玢岩的主要特征,火山岩浆及含矿岩体。

第二部分阐述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把过去该地区说法不一的各种“型”或“式”的矿床归纳为在同一地质背景下的一次成矿作用,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反映,并详细阐述一整套与中生代陆相富碱质中偏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铁矿床的时间、空间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把地质背景(火山作用)与矿化蚀变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阐明不同矿床形成的机理。

作者从成因上的统一性着眼,对这一地区各种特征的矿床进行分类,将其命名为“玢岩铁矿”,并绘制出“玢岩铁矿”理想模式图。这一名称不仅表示这类铁矿床和中偏基性玄武安山质岩浆的火山-侵入体有空间、时间上的联系,而且也表示矿床本身也和玢岩一样,具有火山活动环境下高温浅成富含火山期后气液活动的特点。从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地质位置的分布规律入手,把矿床成因分为产于火山岩中的铁矿床、次火山岩体(辉石玄武安山玢岩-辉长闪长玢岩)及其附近火山岩层中的铁矿床、次火山岩体(辉长闪长-辉长闪长玢岩)与前火山岩系沉积岩接触带中的铁矿床3类。

第三部分讨论成矿控制条件,提出8个方面的找矿方向和标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