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册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第392页(531字)

敏泽着。齐鲁书社1987年7月至1989年8月版。150万字。3卷。第一卷自史前时期至北朝时期,第二卷自唐代至明清,第三卷为清代和近代。以我国民族传统审美意识、审美活动本质特点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从审美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入手,在分析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我国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和心理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历史地论述了我国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演化。认为初民的原始审美意识发生于原始宗教和劳动活动中,表现在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制造上,美和美感始于实践,出于功用。道家阐扬了“法自然”的美学思想;儒家继承了首重伦理道德关系的周文化及中行思想,并吸收了殷商五行说,它们逐渐融合形成了我国的美学思想体系。其基本特征是“以法自然的人与天调为基础,以‘中和之美’为核心,以宗法制的伦理道德为特色”。本书以唯物史观为治史原则,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注意文化氛围的考察,把研究对象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审视,注重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方面对美学概念、范畴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梳理和阐释,较成功地处理了历史性与当代性相统一的关系。通过对中西美学的参照比较,确认中国美学的特点及其在世界美学系统中的历史地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