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里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下》第2346页(1021字)
【生卒】:1911—1969
【介绍】:
原名重,又名千里,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911年(清宣统三年)生于上海。
幼年,在广东会馆义学念书。至初中二年级时辍学。
1927年,考入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学习。
1929年,开始从事话剧与电影的演出活动,在南国社参加演出《莎乐美》等戏剧;冬,与陈白尘等倡导学校戏剧运动,并与陈等创办《摩登》戏剧半月刊,组织“摩登剧社”,演出《小偷》、《乞丐国王》等。
1930年春,在莫里哀《悭吝人》中饰演南医生一角,颇为成功;8月,参与左翼剧团联盟的组织工作。1931年,南国剧社、艺术剧社被查封,后以个人身份参加左翼戏剧联盟,并演出苏联拉甫涅夫《马迪迦》、都德《阿莱城姑娘》以及《街头人》、《血衣》、《乱锺》等。
1932年,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先后参加《火山情血》、《奋斗》、《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的演出工作,后又加入新地剧社、业余剧人协会,演出话剧《兄弟》、《娜拉》、《大雷雨》等。1937年,翻译《演员自我修养》第一、二章,李希·波列斯拉夫斯基《演剧六讲》。
曾在《为争取演剧自由宣言》、《反对意国水兵暴行宣言》、《反对日本(新地)辱华片宣言》上签字,并积极地为正义民主事业着文呼号。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三队,任队长。后受郭沫若之托,负责孩子剧团领导工作,任业务指导。从1940年开始,在西北和西南各地拍摄《民族万岁》。
1942年,开始创作《角色的诞生》一书。1943年,与章泯合作,翻译《演员自我修养》;同年,参加中国艺术剧社,导演《戏剧春秋》(夏衍等编剧)和《祖国》以及契诃夫的《求婚》等话剧。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参加组织联华影艺社,任编导委员会委员;9月,与蔡楚生合作编导《八年离乱》、《天亮前后》。
1951年,撰写《我必须痛切改造自己》。1953年,完成两部纪録片《人民的新杭州》、《光荣的创造》。1954年,导演历史故事片《宋景诗》。
1958年,导演《林则徐》。1959年,导演《聂耳》。
1961年,从事《枯木逢春》摄製工作。
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上海海燕电影製片厂导演等职。当选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9年逝世。
年58岁。着有《画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