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叔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94页(1410字)

【生卒】:1901—1972

【介绍】:

原名志祈,字碧珊,笔名巴人、赵冷、屈轶、八戒、行者、前卒,浙江奉化人,1901年10月19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初八)生。幼年,在宁波读书。后入浙江省立第四师範学校。1919年5月,任宁波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秘书。1920年夏,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22年,应聘为星荫小学教员;秋,任普迪小学教员,又与唐性天等组织雪花社。1923年初,在奉化参加青年组织剡社。其后又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初,任松林高等小学教务主任;夏,加入中国共産党,复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10月,任宁波《四明日报》编辑,并主编《四明日报》副刊《文学》。1925年辞编辑职务;秋,任奉化县立初级中学教务主任;其时,将《剡社》半月刊改为《新奉化》月刊,任主编。1926年6月,因撰文批评奉化自治协会,被通缉;7月,赴广州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处机要秘书。旋任总司令部广东省留守处秘书。1927年3月,辞职赴沪;4月,返宁波,任中共宁波地委宣传委员,旋任上虞春晖中学教员。1928年8月,与友人在上海创办山雨出版社,主编《山雨》半月刊,未几停刊。1929年赴日本。次年回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任海员总工会党团委员。1932年,任武汉汉江中学教员。1933年,任国民政府交通部科员。1935年辞科员职,返上海,常为《申报》副刊《自由谈》撰稿。1936年初,左联解散;同年6月,加入中国文艺家协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加入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从事抗日活动和写作,先后编辑《每日译报》、《译报周刊》、《译报》副刊《大家谈》和《申报》副刊《自由谈》,并与许广平共同主持《鲁迅全集》编辑工作。1939年11月,与唐弢等在上海合办《鲁迅风》周刊;同年,与郑振铎等主编《大时代文艺丛书》,后继胡愈之、陈望道、郑振铎等,主持社会科学讲习所,举办文学讲座。1941年赴香港;7月,转往新加坡,任南侨师範学校校长,并为胡愈之主编的《南洋商报》撰稿;12月,协助胡愈之开展华侨文化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避居苏门答腊乡间,仍继续地下抗日工作。抗战胜利后,留居荷兰、印尼,从事华侨爱国民主运动。1947年10月,因从事政治活动,被荷兰当局驱逐回香港,任职于中国共産党港澳工委外事组。不久赴解放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第二处副处长。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1950年6月,任驻印度尼西亚首任全权大使。1952年,兼外交政策委员会委员。1953年,免驻印尼大使职,改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1954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委员。1955年3月,任作协理事,中国对外文化协会理事;6月,任中印(印尼)友好协会理事;7月,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1958年4月,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并历任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中共党委书记,中共中央联络部东南亚研究所编辑室主任等职务。1960年1月,以《文学论稿》、《论人情》等书,宣扬人性论,被革除一切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1969年,被遣返奉化原籍。1972年7月25日,逝世于奉化。终年71岁。1979年6月20日,获平反昭雪。着有《监狱》、《破屋》、《在没落中》、《流沙》、《皮包和烟斗》(均为短篇小説)、《死线上》、《阿贵流浪记》(长篇小説)以及《巴人小説选》、《冲击》等。

上一篇:王仲荦 下一篇: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