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冰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750页(1644字)

【生卒】:1896—1981

【介绍】:

原名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1896年8月12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四)生。

1905年,入乌镇初级小学。1907年,入植村高等小学。

1909年,入湖州浙江省立第三中学,后又转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旋又转入杭州私立安定中学。

1913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毕业后,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任校对。1920年11月,任《小説月报》之《小説新潮》栏主编;同年12月,与朱希祖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革新商务向由礼拜六派主编之《小説月报》。

1921年,在上海参加共産主义小组和中国共産党;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在私立上海大学任教授。

1925年底,被选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执行委员。

1926年1月,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3月,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部长。中山舰事件后,任《国民通讯社》主编。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1927年1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笔。

“四一二”政变后,被通辑。1928年夏,赴日本,与中国共産党失去组织联繫。1930年,与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行政书记。1931年4月,任左联刊物《前哨》编委。1933年7月,任《文学》杂志编委。1934年,左联执委会改选,当选为执行委员。

1936年5月,与蔡元培等署名发表《我们对推行新文字意见》;6月,与郭沫若署名发表《中国文艺家协会宣言》,任中国文艺家协会理事;同月,与鲁迅等署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8月,任上海《救亡日报》编委;同月,任《呐喊》主编;11月,赴广州,应生活书店之约创办《文艺阵地》杂志,出版至第2期后,移往香港,并另任《立报》副刊《言林》主编。

1939年,任新疆学院文学院院长。并兼任新疆各族文化协会联合会主席。

1940年4月,离新疆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半年后赴重庆,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

“皖南事变”后,赴香港创办主编《笔谈》,并任《大衆生活》编委;9个月后又回重庆。1943年11月,主编《文阵新辑》;同年,主编《国讯文艺丛书》。

1945年2月,与郭沫若等署名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1947年,赴香港,后任新创办的《小説月报》编委。

1948年底,赴大连,旋赴瀋阳。1949年2月,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部长;同月,文协创刊《人民文学》月刊,任主编。1953年2月,任文协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主任;7月,文协创刊《译文》杂誌,任主编;10月,连任文协副主席。

文协改组为中国作家协会,任主席。1954年8月,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连任文化部部长;12月,任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会委员;7月,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

1956年2月,任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副主席;12月,当选为作协书记处第一书记。1959年4月,任亚非作家常设事务局中国联络委员会主席,第二届人大代表,第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60年8月,连任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兼书记处第一书记。1964年12月,任第三届人大代表,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5年1月,任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

1978年2月,任第五届人大代表;同月,当选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5月,文联、作协恢复,任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1979年5月,任《红楼梦学刊》顾问;11月,于第四届文代会上,当选为文联名誉主席,作协主席。1981年3月27日逝世于北京。

终年85岁。1981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宣布恢复其中国共産党党籍。着有《幻灭》、《虹》、《子夜》、《三人行》、《茅盾文集》、《茅盾散文集》等。

上一篇:沈贯卿 下一篇:沈云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