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钧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1282页(663字)
【生卒】:1893—1971
【介绍】:
字子衡,河南南阳人,祖籍山西汾阳,1893年12月25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八日)生。
1922年,毕业于北京国立师範大学国文系。历任河南省立南阳第五中学校长,河南省教育厅视学、秘书等职,并曾参与创办南阳宛南中学。
1928年,参加国立中央研究院在河南安阳殷墟进行第一次发掘。
1930年,转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编辑员。
1931年,参加河南古迹研究会。1930年和1932年,两次参加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之发掘工作。
1932年和1933年,在河南濬县辛村,两次主持西周时期卫国墓葬之发掘工作。1935年和1937年,两次参加辉县璃琉阁及汲县山彪镇等地之考古发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中央研究院迁四川,兼任国立重庆社会教育学院和省立河南大学教授。
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后曾任国立河南大学教授。1949年,参加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并兼任北京大学教授。1950年春,主持殷墟洹北武官村大墓和洹南四盘磨等处之发掘工作。
1950年至1953年,又三次参加辉县琉璃阁、固围村、赵固区、褚丘、石泉等地之考古发掘。1951年,参加中国史学会,被选为理事。1954年,主持洛阳西郊发掘。1964年,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1年11月1日病逝。终年78岁。着有《中国古器物学大纲——铜器篇本论》、《殷周车制的研究》、《中国青铜器时代》、《濬县辛村》、《殷周铜器群综合研究》、《记殷周殉人之史实》、《中国古代的铜器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