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1525页(1016字)
【生卒】:1866—1925
【介绍】:
幼名帝象、日新,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又号中山,化名陈载之、中山樵、高野长雄、杜嘉若、陈文、高达生,笔名南洋小学生、公武、南洋一学生、广东香山来、杞忧公子、载笃,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66年(清同治五年)生。
1878年,随母至檀香山,先后在檀香山、香港、广州求学。1892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行医于澳门、广州。1894年,上书李鸿章,被拒絶,遂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并在香港成立总会。
1895年10月,在广州筹备武装起义,未成,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同年11月,创办《民报》。从1895年起,先后联合海外华侨与会党及国内新军,发动和领导广州起义、惠州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又发动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同年12月29日,光复各省代表在南京筹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推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年2月13日,南北议和达成,遂辞临时大总统职;3月,亲自主持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月,被推为中华实业银行名誉董事;7月,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
1914年,流亡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1916,又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1917年,因段祺瑞解散国会,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9月,当选为军政府大元帅。1918年5月,辞职。1919年,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发表《实业计划》,并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回广东。
1921年5月,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退居上海。
1923年,驱走陈炯明后,回广州;3月,组织大本营,任陆海军大元帅。1924年1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改组宣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産党结成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綫,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11月,应北京政府的邀请,北上讨论国是,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回击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终年59岁。遗着编为《中山全集》或《总理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