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一册》第576页(679字)

【方源】:

《圣惠》卷十七。

【异名】:

小三黄丸(《得效》卷三)、清热三黄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

【组成】:

黄芩二两 黄连一两(去须)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时候,每服三十丸,以温水送下。

【功用】:

《中药制剂手册》:清热通便。

【主治】:

三焦积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消渴烦躁,尿赤便秘;或热迫血行,吐血、衄血、便血;或热毒壅聚,致生疮疖、痔疮等。

①《圣惠》:热病烦渴,诸脏不安。②《局方》(吴直阁诸家名方):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痈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③《得效》:三焦积热,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节烦疼,热气上冲,口苦唇焦,咽喉肿痛,痰涎壅滞,眼赤睛痛。④《永类钤方》:小儿诸热及身黄黄疸,鼻衄便血,积热吐血,咽膈不利。⑤《普济方》:肾咳恶热。⑥《医学正传》引河间:三焦火盛,消渴不生肌肉。⑦《仁术便览》:脾热口甜。

【宜忌】:

《中药制剂手册》:孕妇忌服。

上一篇:三黄丸 下一篇:三黄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