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赣边游击根据地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历史辞典1840-1949》第866页(651字)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方各省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位于广东、江西边界,包括油山区、北山区、信康赣区、南山区、上犹、崇义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以项英、陈毅为首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与部分红军,为了保存革命火种,于1935年4月突围到粤赣边区和原在这里坚持斗争的李乐天等领导的游击队会合,开始了艰苦的游击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当时的形势,确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高潮的方针。在军事上采取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反对与优势敌人决战;打击弱小之敌,反对强打强敌;采用袭击动作,对敌人的“清剿”采用打圈子和挺进游击的战术,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封锁、移民併村以及革命队伍内的叛徒进行了坚决斗争。还规定了游击队的五大任务:(1)做群众工作,(2)打土豪分田地,(3)消灭反动武装,(4)建立苏维埃,(5)创造红军;五大纪律:(1)一:切行动听指挥,(2)不准侵犯群众的利益,(3)打土豪执行阶级路线,(4)爱护自己的武器同生命一样,(5)不准打人骂人;十项注意:(1)武器不离身,(2)说话要小心,(3)军队不能掉队,(4)没有勤务不准离开队伍,(5)打土豪要归公,(6)说话和气,(7)买卖公平,(8)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9)不搜俘虏的腰包,(10)对同志要友爱。抗日战争爆发后粤、赣边的武装力量除留一小部分坚持当地斗争外,大部分编入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