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谈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诗歌卷》第118页(860字)
【生卒】:1911—1986.4.19
【介绍】:
原名杜兴顺。笔名有窦隐夫、白特、朱彭等。河南内乡人。1923年考入开封北仓中学,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爱读鲁迅的作品。1928年冬在共产党员影响下追求进步,离家到北京大学做旁听生,学习期间开始写作新诗。1930年秋,与中共党员张秀中、铁岩等人在中国普罗诗社领导下,最早在北方诗坛提倡普罗诗歌,主张把“实际斗争和我们的阶级意识反映到艺术上去”。先后参加编辑北平“左联”领导下的《北方文艺》、《文哨》、《搴旗手》、《普罗诗选》等文艺报刊,并发表诗作。1932年,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殉难一周年,与张秀中、铁岩合编诗集《血在沸》(内收他的诗歌12首)秘密发行。5月,他创作的独幕剧《到明天》在北京公演。同年秋到上海,经周扬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诗歌组工作。与蒲风、穆木天、杨骚等结为诗友,参加编辑《新诗歌》。为解决中国诗歌会出版经费的困难,回乡动员家人捐款。其间创作《人贩子》、《狱》、《暗杀》、《挨打的邮差》等诗作,回上海后辑为《还乡记》(有志书屋1934年版)。另一短歌集《青春集》,因被国民党当局查封未能出版。1934年11月1日,以实隐夫的笔名写信向鲁迅征求对新诗的意见,鲁迅在复信中对新诗的发展提出了有影响的见解。同年冬在参加左翼文化运动时被捕。1936夏出狱后重返上海,为悼念鲁迅写诗《让我再看几眼吧》,并将1936年前后的诗作辑为《囚人之梦》出版。1937年出版诗集《火》。上海八一三事件后奔赴武汉,经郭沫若介绍到延安,在中央研究院学习,毕业后留院新闻教研室工作。这时期的诗作散见于延安《新诗歌》和昆明《战歌》等刊物,汇编出版的有诗集《梦》(1941年),诗风有较大的变化。他的诗大都运用口语,诗风朴实亲切,但有的诗构思较为平淡。1945年到张家口、承德、佳木斯等地做宣传工作。1949年调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在电影剧本创作所任编剧。1956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创作4个电影剧本,拍摄的有《翠岗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