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126页(1132字)

【生卒】:1900.11.21—1976.12.25

【介绍】:

又名李淑良,后改名李金髮,字遇安。笔名有肩阔、弹丸等。广东梅县人。曾在梅州中学、香港谭卫芝英文学校、罗书院读书。1919年秋去法国勤工俭学,在第戎和巴黎的艺术院校里学习雕塑。喜爱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邓南遮等法国意大利象征派诗人的诗歌。1920年开始写诗,“随兴所至,吟哦几句,没有中心思想,没有韵律,只是自己觉得新颖”(李金发《文艺生活的回忆》)。1922年至1923年,诗歌创作进入旺盛时期。1925年6月回国,到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任教。同年参加文学研究会,在《小说月报》、《语丝》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25年11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第一部诗集《微雨》。他最早将象征派诗的创作手法带进中国诗坛,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认为诗是个人灵感的记录,不能希求众人都能了解。他在《微雨·导言》中说,他的诗要表现“对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这些诗着重用象征物去暗示情绪,讲究用比喻,讲究省略和跳跃,联想奇特,意象晦涩。采用自由的诗形,句法欧化,句中夹杂着文言词语和外文。人们称他是“诗怪”、“国中诗界的晨星”、“东方之鲍特莱”、一个使人难猜的“笨谜”等。1926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诗集《为幸福而歌》,集中多半是情诗。1927年5月由北新书局出版诗集《食客与凶年》,内容与《微雨》相类,诗风则有些变异。这与他在自跋中关于反对一意向外采辑,应将中国和外国诗歌的根本处加以沟通的主张有关。1928年任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同年与屐且等人创办《美育》杂志。1929年,采编客家山歌集《岭东恋歌》出版。1932年后,为一些名人塑像。1935年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录有他的19首诗。并在《导言》中说,他的诗“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党或情感;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串着瞧。”193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校长。抗战爆发后去越南,任军委会西南物资进出口总经理处海防处文化专员。1941年回韶关,任广东省革命博物馆馆长。与卢森一起创办《文坛》杂志,着文斥责汪精卫、周作人的汉奸行径。194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诗文集《异国情调》,在卷头语里说:“象征派诗出风头的时代已过去,自己亦没有以前写诗的兴趣了”。1945年起,历任国民党政府驻伊朗、伊拉克大使馆秘书、代办。五十年代初到美国定居,经营小农场,后来倒闭,又以雕塑为生。最后一部着作《飘零闲笔》于1964年出版。1976年在纽约长岛病逝。他在国内写的诗,集外的还散见于《美育》、《小说月报》、《现代》、《文学周报》、《人间世》、《前途》、《矛盾》和《屠苏》等报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