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328页(339字)

1942年3月作,初载于1942年3月重庆《大公报·战线》。后收于1944年1月重庆建中出版社版诗集《高兰朗诵诗(新辑第二集)》。这是一首悲怆的哀悼诗,写于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曾在大后方广为流传。一行行的诗句,是头发花白的父亲,在因贫穷而病死的女儿坟前的一声声的哭诉。他哭诉着战乱中贫寒之家里有过的天伦之乐,哭诉着自己无钱为女儿治病的内疚,哭诉着自己夜夜都在呼唤女儿的游魂来入梦,那真挚而复杂的情感的流露,唤起人们强烈的共鸣。这首诗反映了在战争和不平等的社会里,一个知识分子在生活上和心理上所承受的重大负荷。作者倡导朗诵诗,诗句不尚雕饰,文字通俗,明白如话;押大致相近的韵,有着自然流畅的节奏,读起来上口,便于朗诵和记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