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
书籍:中医辞海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19页(429字)
中药名。
出《名医别录》。别名:苏、酪苏、酥油、马思哥油、白酥油。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味甘,性微寒。入肝、脾、肺、肾、大肠、小肠经。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吐血,消渴,便秘,肌肤枯槁,口疮。《名医别录》:“补五脏,利大肠,主口疮。”《本草拾遗》:“合诸膏,摩风肿,踠跌血瘀。”《本草纲目》:“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内服:溶化冲,15~30克;或入膏、丸。外用:涂摩。
脾胃虚滑及中虚湿盛者禁用。①治气虚咳嗽:杏仁1升(去尖、皮、两仁者,研滤取汁),酥3合,白蜜3合。以水3升,研滤杏仁,纳铜铛中,煎可减半,纳酥、蜜、煎20沸,纳贝母末1.2克,紫菀末0.9克,甘草(炙)末0.3克,更煎搅如稀糖,一服1匙,日三、夜一服,以咳嗽止为度。忌蒜、猪肉(《延年方》)。②治蜂螫:酥涂之(《太平圣惠方》)③治恶虫咬:酥和盐涂之(《太平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