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喉咙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100页(591字)

中药名。

见《中国药植志》。别名:点地梅、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耳草、铜钱草、白花草、索河花、五朵云、汉先桃草、喉癣草、小一口血、喉蛾草、清明花、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仙桃、金牛草。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的全草或果实。

分布很广,北至河北、南至广东、云南,西至四川、青海等地均有野生。清明前后采收全草、晒干。味辛甘,微寒,无毒。

祛风、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口疮、赤眼、目翳、正、偏头痛,牙痛,风湿,哮喘,淋、浊,崩,带、疔疮肿毒,跌打,烫伤。《分类草药性》:“解毒,治伤、诸淋,涂火疔疮,泡酒扫毒除肿”。内服:煎汤,3~9克;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研末掺。①治咽喉肿痛,白口疮:佛顶株为极细末,吹在患处。

②治跌打损伤或久坐腰酸腰痛:佛顶株30克,仙桃草15克,乱头发3克。泡酒半斤。1天2次,每次服量不超过30克。

③治偏正头痛、牙痛、风火赤眼;点地梅9~30克。

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喉咙草全草乙醇浸出液,经醋酸铅去杂质后之生理盐水溶液,对冷血及温血动物的离体与在体心脏均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也有溶血现象;如用戊醇及碱式醋酸铅等除去其中所含的皂甙后,仍有明显的强心作用,经处理后的溶液,不含非特异性兴奋心脏的物质,如钙及鞣质。

上一篇:喉间溃烂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