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痞满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186页(1413字)

病证名。

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的证候。见《医方考》卷4:“土郁者痞满。《内经》中或称否、满、否塞、否膈。

病因病机:误下伤中,伤寒邪在肌表,反攻其里,邪气乘虚结于心下,反成痞满。也有伤寒之邪,由表及里,而为痞满者。二、饮食阻滞:因过饮过饱,或恣食生冷,损伤中阳,致脾失健运,胃失受纳,遂至心下痞满。

三、痰气壅塞:多由脾胃失健,水湿酿生痰浊,壅塞中焦,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为胀满;痰气上逆于胸中清旷之地,而为胸闷。四、七情失和:情志失和,气机乖乱,升降失序,而见痞满之证。五、脾胃虚弱:平素脾胃不健,中气久虚,或饥饱不匀,或食生冷硬物,或肥甘厚味不节,或病中过用寒凉克伐之剂,重耗脾胃之气,或病后胃气未复,皆能导致胃纳呆钝,脾运失健,而为窒塞痞满。本证应与胀满、胸痹、结胸等病证鉴别:一、胀满:胀满腹内胀急,外见腹部胀大之形;痞满则是心下或胸脘自觉满闷不舒,而外无胀急之形可察。二、胸痹:胸痹是指胸中痞塞不通,因之引起胸膺部内外疼痛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胸闷、胸痛、短气三大症状为特征。

痞满则指心下痞塞满闷,并无胸痛等表现。三、结胸:结胸是指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的一类疾患,而痞满则但满而不痛,手亦可按。

辨证有邪者为实,无邪者为虚,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

痞满以不能食,或食少不化,大便利者为虚,能食而大便闭者为实;痞满时食减而喜按者为虚,痞满无时或减,或兼有疼痛拒按者为实。

治疗:实证属饮食积滞者,症见胸脘满闷,痞塞不舒,喛腐吞酸,或恶心呕吐,或能食而大便不通,腹满拒按,舌苔厚浊,脉弦滑。治宜消导和胃。

方选保和丸、平胃散;属痰湿内阻者,症见胸脘痞塞,满闷不舒,头目眩晕,胸闷不饥,恶心欲吐,身重倦怠,或咳痰不爽,小便黄涩,舌苔浊腻,脉滑。治宜祛湿化痰,顺气宽中。

方用平陈汤;属肝郁气滞者,症见胸脘不舒,痞塞满闷,心烦易怒,两胁作胀,或时作叹息,舌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化滞。另用越鞠丸等方。虚证:属脾胃虚弱者,症见胸脘不舒,痞塞胀满,时宽时急,不知饥,不欲食,喜热喜按,得温则舒,四肢不暖,气短乏力,体倦懒言,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虚大无力。

治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阳虚加附子;湿盛加茯苓、泽泻;兼肝郁气滞合逍遥散;胃纳呆差加砂仁、神曲。痞满一证属于脾胃虚弱,脏寒者可外用烫熨法,用麸皮30克,拌炒生姜渣15克,炒熟后布包裹,揉熨患处。另外还可双手烘热,按摩患处。痞满诸证,可因病久而出现虚实的转化,或因误治而引起变证。

如痞满初起,每因情志,饮食、痰湿致病,此时邪气方盛而正气未虚,多属实证。若日久不愈,或时发时止,胸脘痞满而饮食少进,脾胃受损,或过用克伐之剂致脾气耗伤,由此可进一步导致脾胃虚弱。而脾胃虚弱之痞满,亦可因复感新邪,七情、饮食所犯,或过服滋腻温补、积滞胃脘,也能由正虚转成虚实夹杂。此外,医者不辨虚实,一见痞满之证,即妄行消导泻利克伐之剂,耗损脾气,致虚者更虚,痞满反复不愈,甚至进一步发展成气虚中满。一般而言,痞满一证,若能正确治疗,多能获愈,倘若迁延不愈,导致脾胃虚弱,亦有转成气虚中满之膨胀者,则其预后欠佳。本证的调理主要有:饮食有节,食宜清淡,勿恣食生冷肥甘,以免损伤脾胃,滞气酿痰。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以免气机郁滞。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于身心的文体活动,劳逸结合。见心下痞各条。

上一篇:痞根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