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198页(269字)
病证名。
指因湿热郁久,化火转燥而成的三消证。见《症因脉治》卷3。
湿热化火伤肺则为上消,症见烦渴引饮、咳嗽面肿,舌红苔少或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大。治宜清热生津止渴。
方选清肺饮,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湿火伤胃为中消,症见多食易饥,面黄身肿,关脉数大。治宜清胃泄热。
宜用加味清胃汤,玉泉丸、消渴丸等;湿火伤及小肠、膀胱为下消,症见小便频数,如膏如油,或如米泔,其味甜,大便燥结,或便闭不通,舌红少津,苔黄燥,尺脉数大。治宜滋阴养液,润肠通腑,方用导赤各半汤、益元散等方。
见消渴、上消、中消、下消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