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湿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199页(520字)

病证名。

又名濡泄、洞泄。指湿伤脾胃所致的泄泻。见《丹溪心法·泄泻》:“泄泻有湿、火、气虚、痰积、食积”之分。

“湿用四苓散加苍术、甚者苍、白二术同加,炒用燥湿兼渗泄。”《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

宜除湿汤合戊己丸,佐以胃苓汤。重者宜术附汤。

如其人本不甚泻,每日两三次鸭溏,此脾家不燥,常服平胃散自愈。

”《医学传灯·泄泻》:“湿泻者,腹中不痛,所泻皆水,或遍身发肿,身热脉数者,病属于阳。初起宜用分消饮,久以柴苓汤主之。若肢冷脉细,元气大虚,宜用消肿健脾汤,即金匮肾气丸,亦宜服也。

”《金匮翼·泄泻诸症统论》:“湿泻一名濡泄。其脉濡细,其症泄水,虚滑肠鸣,身重腹不痛。由脾胃有湿,则水谷不化,清浊不分。久雨潮溢,或运气湿土司令之时,多有此疾。

《内经》所谓湿胜则濡泄,《左传》所谓雨淫腹疾者是也。又水寒之气,入客肠间,亦令人濡泻。

经云太阳之胜,寒客下焦,传为濡泄是也。”主要症状体征为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治以芳香化湿,健脾止泻。可选胃苓汤、平胃散、兼表证者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见濡泄,洞泄,泄泻各条。

上一篇:湿疝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