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辟汗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381页(553字)

中药名。

见《植物名实图考》。别名:黄花草木犀,品川萩,铁扫把,败毒草,真东刹里(朝名)。为豆科植物草木犀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的全草。

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

茎直立,多分枝。花期5~7月。果期8~9月。生于砂丘,山坡,草原,海边。分布黑江等地。花期收割全草,阴干。味辛苦,性凉。清热,解毒,化湿,杀虫。

治暑热胸闷,疟疾,痢疾,淋病,皮肤疮疡。《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杀虫,利小便。治皮肤疮,风丹,赤白痢,淋病。”《陕西中草药》:“清热败毒,止痢,截疟,健胃,化湿。治痢疾,疟疾,口臭,头痛。”内服:煎汤,9~15克。外用:烧烟熏。①治疟疾:草木犀30克。

煎汤。

在疟发前1小时服用(《吉林中草药》)。②治疳疮,坐板疮,脓疱疮:辟汗草,黄柏,白芷,雄黄,红砒,冰片,艾绒等磨粉,卷成纸条,点燃熏(《四川中药志》)。草木犀含挥发油,香豆精,又含脂肪油3.5%~6.3%,果胶7.1%,木质素3.16%。

干茎含油2%~3%。草木犀能使疟的红细胞被原虫侵染的数目减少,适当用药,血片检查可以变成阴性,能破坏疟原虫的形态使之灭亡。叶、茎,根的提取物可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根含皂甙,有溶血作用(pH在5.6时)。

上一篇:裨裨散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