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387页(2869字)
中药名。
见李当之《药录》。别名:大腹子,槟榔子,白槟榔,槟榔玉,榔玉。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种子。乔木,高10~18米,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斑纹。
叶在顶端丛生;羽状复叶,长1.3~2米,光滑,叶轴3棱形,小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30~7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较狭,先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叶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厘米,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花萼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雄蕊6,花丝短小,花药基着,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柄,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花萼3,长圆状卵形,长12~15毫米。
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厘米,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时红色。每年二次开花,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
果期12月至翌年2月。分布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中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气无,味涩微苦。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
炮制:槟榔:拣去杂质,以清水浸泡,按气温情况换水,至泡透为止,捞起,切片,晾干。或取拣净的槟榔打碎如豆粒大,亦可。
炒槟榔、取槟榔片置锅中,文火炒至微微变色,取出,放凉。焦槟榔:用武火把槟榔片炒至焦黄色时,喷洒清水,取出,放凉。
味苦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
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癥结。
内服:煎汤,4.5~9克(若单味驱虫,可用至60~9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气虚下陷慎服。
①治寸白虫:槟榔2~7枚。
治下筛。以水2.5升,先煮其皮,取1.5升,去纳末,频服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
宿勿食,服之(《备急千金要方》)。②治诸虫在脏腑久不瘥者:槟榔15克(炮)为末。
每服6克,以葱蜜煎汤调服3克。③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槟榔水磨,以纸衬,晒干,以生油调涂之。④治口吻生白疮:槟榔2枚。烧灰细研,敷疮上(上3方出《圣惠方》)。
⑤治食积满闷成痰涎呕吐者:槟榔、半夏、砂仁、萝卜子、麦芽、干姜、白术各6克。水煎服。
⑥治脾胃两虚,水谷不能以时消化,腹中为胀满痛者:槟榔60克,白术90克,麦芽60克,砂仁30克。
俱炒燥为末。每早服9克,白汤调服。⑦治脾、肺、肾三脏受伤,水气不化,积为肿满,渐成喘急,不能偃卧者:槟榔9克,白芍药(炒)、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各6克,肉桂3克。
水煎服(上3方出《方脉正宗》)。⑧治心脾疼: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
上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⑨治五淋:赤芍药30克,槟榔1个(面裹煨)。上为末。
每服3克,水煎,空心服(《博济方》)。⑩治脚气冲心:白槟榔1个(鸡心大者)。为末。
用童子小便、生姜汁、温酒共半盏调,只作1服,无时服(《简要济众方》)。⑾治脚气累发,渐成水肿不消:大腹子。滚汤磨汁半盏,食前服,日2次。服2月(《本草汇言》)。⑿治痰涎:槟榔为末。白汤点(服)3克(《御药院方》)。
⒀治醋心:槟榔120克,橘皮60克。细捣为散。空心,生蜜汤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⒁治聤耳出脓:槟榔研末吹之(《鲍氏小儿方》)。⒂治丹毒从脐上起黄肿:槟榔为末,醋调涂(《续本草方》)。
⒃治金疮:白槟榔、黄连少许,为末敷之(《经验方》)。⒄治阴毛生虱:槟榔煎水洗(《本草备要》)。
现代临床应用①治疗绦虫病:多采用煎剂口服。常用量为60~100克,但也有用至120克或更多的。
煎剂的制备将槟榔切碎,先用热水300~500毫升浸泡数小时,而后用温火煎成200毫升左右,于清晨空腹时1次服下。服药前1日晚禁食或进少量流质饮食。
服药后可视具体情况在0.5~2小时左右服硫酸镁20~30克。合并应用南瓜子时,则先服南瓜子粉80~125克,待0.5~2小时左右再服槟榔煎剂,而后再服硫酸镁。
服药完毕至排虫时间由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②治姜片虫病:药物制备与用法大体上治疗绦虫病相同。
除采用单味煎剂外,尚有配合乌梅、甘草使用的。③治疗鞭虫病:槟榔切片或打碎,取100克,加水500毫升,浸渍12小时以上,再煎至100~200毫升,分成2~3等份于清晨空腹时分次服下,以防呕吐。服药前一日先服硫酸镁20~30克,服药后经3小时不泻者可再服硫酸镁1次。④治疗蛲虫病:成人用90~120克,儿童5~7岁用25~30克。
水煎清晨空腹1次服,3日后再服1次。⑤治疗钩虫病:槟榔100~125克,煎液,加糖调味服用。
⑥治疗蛔虫病:以新鲜槟榔切片作煎剂,14岁以上用60~90克,10~13岁50克,7~9岁40克。煎液可1次服完,也可3次于半小时内服完。
服药后数小时服用硫酸镁1剂,可提高疗效。
⑦治疗青光眼:用槟榔片制成1∶1滴眼液,每5分钟滴1次,共6次;随后30分钟1次,共3次;以后按病情每2小时滴1次。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每日滴2~3次,每次1~2滴,以防复发。对急性青光眼有缩瞳、降眼压作用。
成分:槟榔含生物碱0.3%~0.6%,缩合鞣质15%,脂肪14%及槟榔红色素。生物碱主为槟榔碱,含量0.1%~0.5%;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槟榔副碱等。槟榔内胚乳含儿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槟榔含脂肪油,其主要组成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
所含自由氨基酸中脯氨酸超过1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超过10%。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①驱虫作用:槟榔碱是有效驱虫成分。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瘫痪作用。体外试验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
②抗真菌、病毒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或水浸剂对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对胆碱受体的作用:槟榔碱可兴奋M-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尤其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另外可增加肠蠕动、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1%溶液用于青光眼可降低眼压。
也能兴奋N-胆碱受体,表现为兴奋骨骼肌、神经节及颈动脉体等。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拟胆碱作用。④其他作用:小鼠皮下注射槟榔碱可抑制其一般活动,对氯丙嗪引起活动减少及记忆力损害则可改善。已证明槟榔中含有对人的致癌质。毒性: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呕吐、利尿、昏睡及惊厥。
槟榔 1.植物全形 2.花枝 3.果枝
槟榔药材 1.全形 2.横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