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磁石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402页(1128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铁石,吸针石,吸铁石,慈石,慈君。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Magnetite的矿石。等轴晶系,晶体为八面体,晶面上常有平行条纹。

颜色呈铁黑色,有时带有浅蓝靛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断口呈贝壳状或参差状。

性脆,具磁性。见于许多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海滨沙中也常存在。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称“活磁石”或“灵磁石”)入药。为防止其失去磁性而影响药效,应经常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之,以保持其磁性。

为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表面铁黑色至棕褐色,不透明,有金属样光泽;有的无光泽或覆有少许棕色粉末;有的粗糙并具少许针眼状孔隙;有的含黄色或其他颜色的杂质。体重,质坚硬,难破碎,断面不整齐。有土样气味。活磁石具吸铁能力。死磁石不具吸铁能力,色较红棕,通常有孔隙,杂质较多,并较易砸碎。以黑色、有光泽、吸铁能力强者为佳。加热480C后,磁性突然消失,冷却后又恢复。不溶于水及硝酸。溶于浓盐酸,溶液呈橙黄色,其溶液显铁化物的各种特殊反应。磁石拣去杂质,砸碎,过筛。煅磁石:取刷净的磁石,砸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取出,立即倒入醋盆内淬酥,捣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晒干,研成细末(每磁石100斤,用醋两次共50~60斤)。

味辛咸,性寒。入肾、肝、肺经。潜阳纳气,镇惊安神。

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神农本草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本草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内服:煎汤,9~30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掺或调敷。本品恶牡丹、莽草。

畏黄石脂。杀铁毒。

重镇伤气,可暂用而不可久。①治阳不起:磁石1500克(研)。清酒3斗,渍14日,1服3合,日夜各一次。②治金疮,止痛,断血:磁石末敷之(上2方出《千金方》)。

③治小儿惊痫:磁石炼水饮(《圣济总录》)。④治大肠虚冷脱肛:干蜗子100枚(微炒,捣罗为末),磁石60克(捣碎,淘去赤汁)。上药,以水一大盏,煎磁石15克,去滓,调蜗牛末3克服之,日3服(《圣惠方》)。⑤治诸般肿毒:吸铁石9克,金银藤120克,黄丹24克,香油300克。如常熬膏贴之(《乾坤生意秘韫》)。⑥治疗肿:磁石捣为粉,碱、醋和封之,拔根出(《古今录验方》)。⑦治金疮肠出,欲入之:磁石、滑石各90克。为末,以白米饮调方寸匕服,日再服(《刘涓子鬼遗方》)。

成分为四氧化三铁(Fe3O4)。此外有少数变种含MgO和A12O2等。北京市售品尚含Mn2+、Ca2+、SiO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