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450页(2764字)
慢性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呈溏软、稀溏、糊状或稀水样,或带粘液脓血,或含大量脂肪,持续发作或反复发作,病程在2个月以上者。
其发病原因很多,或为慢性消化系疾病,或为消化系之外的其他慢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为器质性病变,个别为功能性病变。①肠道感染:包括慢性细菌感染,如痢疾杆菌、致病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森氏菌、结核杆菌及肠道菌群失调等;肠道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鞭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血吸虫、黑热病原虫及肠道蠕虫等;其他如梅毒螺旋体,某些霉菌和病毒感染等。②肠道炎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克隆氏病等。③肠道肿瘤:如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等。
④缺血性小肠炎、结肠炎等。⑤肠道粘膜病变:如成人乳糜泻、维普耳氏病等。⑥肠道运转功能缺陷:如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先天性氯泻症、某些抗生素、洋地黄类药物等影响粘膜电介质运转。⑦消化酶缺乏:如萎缩性胃炎、胃癌、胃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晚期、慢性胆囊炎、重症肝病胆汁形成减少或引流不畅。⑧食物过敏。⑨肠道易激综合征。⑩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的甲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淀粉样变性等,以及尿毒症、糙皮病、硬皮病、白塞氏综合征和一些免疫缺陷性疾病。功能性腹泻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肠癌性腹泻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青壮年;草原及牧区农民腹泻有绦虫之可能;长江中下游疫区农民有患血吸虫病的可能。
既往史应询问胃肠手术史、肠道感染史、精神、饮食情况以及肝、肾、胃及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史。一般症状为大便量多色浅不粘或为稀水状,多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炎及结肠炎等;量少而粘滞有脓血,常见于慢性结肠炎、直肠结肠癌、结肠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大便如果酱,含有崩溃腐败的组织并有恶臭,常见于肠道阿米巴病;大便成堆、色浅,泡多,有酸臭味,提示消化不良;大便如羊粪和腹泻交替发生,上附粘液,可见于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克隆氏病等;大便量多,灰色糊状,有油光色彩,多属脂肺泻;大便中有未消化的肉质纤维及菜叶等,多为胆胰疾病引起的小肠消化不良;大便中有时带扁条状物并长联不断,可见于绦虫病;大便中带成虫排出时也可见于其他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等。腹泻伴有腹痛者多为炎性疾病;不伴腹痛者为非炎性病变,如原发性吸收不良、慢性消化不良;腹痛位于脐周,便后无缓解,多为小肠疾病;腹痛位于左下腹,沿乙状结肠部位者,提示乙状结肠病变;持续上腹痛和背痛,提示胰腺病变;痉挛性下腹痛,常见于结肠病变;腹泻伴发作性腹痛,呈肠绞痛伴局限性胀气与肠蠕动亢进者,提示不完全肠梗阻;腹泻伴里急后重者提示直肠与乙状结肠病变;腹泻伴发热者须注意肠结核、结肠癌、克隆氏病、小肠恶性淋巴瘤及结缔组织病等;腹泻伴有消化不良、嗳气、胃胀、胃痛、食欲不振及恶心等,多见于胃部疾病与肝胆胰腺疾病及恶性肿瘤等;腹泻而有明显消瘦者有恶性肿瘤、肠结核、慢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腹泻伴有多发性关节病,多见于维普耳氏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腹泻伴有虹膜炎、多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者,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和肠结核;腹泻伴体皮肤色素沉着多见维普耳氏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成人乳糜泻等;面颈部潮红而见腹泻,有类癌综合征或交感神经细胞瘤之可能;腹泻发生于清晨多为肠易激综合征;餐后腹泻如做过胃手术者可能是倾倒综合征;晚间发生腹泻而可惊醒者提示由器质病变引起;主要发生于晚间腹泻者可能为糖尿病腹泻;面食引起的腹泻提示成人乳糜泻;牛乳引起腹泻提示结肠过敏;乳糖引起腹泻提示为乳糖不耐症;其他如某些抗生素、洋地黄类、利尿酸等亦可引起腹泻。
体征可见:腹胀叩之如鼓者提示肠易激综合征伴吞气证、肠道气囊肿及部分肠梗阻;如腹肿胀叩之无鼓音及移动浊音,除外腹水,提示为成人乳糜泻。
腹内有肿块,可移动者为小肠肿块;粘连不移动者为炎症性肿块。腹壁瘘管表示是克隆氏病。
肛门指检发现有压痛并带出粘液或脓血者为直结肠炎性病变;发现肿块坚硬带出血液者可能为直肠癌。一般实验室检查:如粪便检查包括肉眼观察、粪便涂片和病原体染色显微镜检查、粪便培养和孵化、粪便的病毒分离及免疫学检查等;血常规检查包括血液红、白细胞和血沉检查;胃泌酸检查等。
X线检查:如钡餐X线检查应注意机能性改变排空情况及小肠外形如环形肌内痉挛、局限和多发狭窄。内窥镜检查:如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观察病灶性质、粘膜情况,并可采取渗出物、脱落细胞及活体组织检查和粘膜组化等。粘膜活组织检查:可对上、中、下消化道粘膜进行活检。B型超声、同位素扫描和CT检查:可诊断肝、胆、胰等处的占位性病变。
特殊检查:如消化吸收试验、内分泌功能试验、免疫学检查等。中医学认为①六淫之邪:以湿、寒为主,寒湿困伤脾胃,脾胃失于健运,升降失常,清浊相混而成本证。
②内伤七情:忧思郁怒伤及肝脾,肝脾不和,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故成本证。③饮食不节:过饥过饱,饮酒过度,过食生冷,过食辛辣油腻或进食不洁之物,均可损伤脾胃,脾胃受损,运化传导功能失常,故成本证。
④脏腑传变:肝、肾、肺、心的病变影响脾胃肠道,可造成脾胃肠道与之俱病,其正常的运化功能失常,也可形成慢性腹泻。寒湿泄泻型:症见泄泻清稀,甚至稀水,腹痛肠鸣,或伴有风寒外感之证,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或酸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宜散寒除湿,芳香化浊,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湿重者方选胃苓汤加减。湿热泄泻型:症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质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肝气乘脾型:症见精神抑郁、纳呆、脘胀,溏泄,串痛,嗳气不舒,矢气不畅,苔薄,脉沉弦。
治宜舒肝健脾,方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加减。肝气走串型:每因恼怒或精神紧张发生腹痛泄泻,腹鸣串痛,痛泻交作,气水俱下,泻后痛缓,苔薄,脉弦。
治宜抑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味。脾胃虚弱型:症见大便时溏时泻,不思饮食,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脘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重则水谷不化,手足不温,喜热畏寒,体重下降,消瘦或脱肛,苔薄白,脉濡弱。治宜养脾健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偏寒者用理中汤加味;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虚泄泻型:症见五更泻,伴见畏寒肢冷,腰酸腿痛,足跟酸痛,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合桃花汤加减。心脾两虚型:症见泄泻疲乏,腹胀,心悸健忘,失眠多汗,舌尖红,苔薄,脉弦细数。
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肺脾两虚型:症见久咳痰清,息短气弱,语声不畅,食减腹胀,便溏泄泻,甚则浮肿,脱肛不收,苔薄净,脉濡小。治宜补益肺脾,方用参芪六君子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