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精神分裂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459页(1448字)

病名。

本病是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发生障碍,其中以概念的形成及抽象思维异常最为显着。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5.69‰,以青少年为多,病程迁延,不少患者有慢性进行性倾向,若诊治不及时往往可导致人格缺损,精神衰退。①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发病机率较一般人群为高,约为5%~6%,一级亲属明显高于二、三级亲属,提示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子高5倍多。②人格特点:1/3的患者具有分裂人格或分裂素质,表现为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胆怯、顺从、怕羞、无爱好等个性特点。③多巴胺假说:研究发现本病和神经生化有一定关系,其中以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最引人注目。临床发现苯丙胺中毒可产生类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症状,另外大量苯丙胺也会加剧精神分裂症症状。苯丙胺可抑制突触部位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使受体部位多巴胺含量增高;而酚噻嗪类药物也是阻断了多巴胺受体,加速了多巴胺更新率,这都说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出现,可能为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亢进所致。④甲基转移假说:某些致幻剂如南美仙人掌毒碱和麦角二乙酰胺可引起精神症状,这些制剂属于多甲基化合物,由此推论,由于患者体内过度甲基化或解毒不足,积蓄过多的甲基代谢产物,可导致精神异常。另外,有人在患者尿中发现3,4-二甲氧苯乙胺,该化合物为多巴胺过度甲基化所形成,注入动物体内,可产生紧张症状群。西医诊断:本病早期可见生活不规律,兴趣减少,工作不认真,或伴有头胀,无力,失眠等,易被忽视。症状明显者,据临床表现可分为4型:单纯型: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沉默少语,行为退缩为主,偶可出现片断妄想或幻觉,有衰退趋向。

青春型:多见思维杂乱无章,内容怪诞离奇,情感愚蠢或傻笑,本能活动增强,有冲动表现,衰退较快。偏执型:多发于30岁以后,主要见妄想,内容荒唐,且有泛化倾向,衰退较迟。紧张型:起病急,临床分为兴奋、木僵两组症状群。兴奋期表现为强烈的兴奋,冲动,伤人,毁物,不顾自身安全,此期持续时间不长;木僵期则以僵直不动,不语,拒食,蜡样屈曲,被动服从等,此期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至数月,但患者意识清楚。

两期可交替出现。中医学认为顽痰作祟:痰浊内生,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变化多端;痰湿阻结,易伤阳气;痰火互结,上扰神明;痰瘀合邪,神明失养,皆可引起本病。

气血失调: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神明失养,可成本病。阴阳亏损:病久心脾气血虚损,神失所养;阴虚火旺,邪火扰乱神明,亦可发为本病。

痰湿内阻型:症见思维松散,情感淡漠,行为迟缓,倦怠乏力,接触被动,退缩独处,或有妄见妄闻,胃纳不佳,舌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或沉缓。治宜理气疏肝,利湿化痰,方用逍遥散合涤痰汤加减。痰火上扰型:症见兴奋不安,语无伦次,舌红目赤,情绪激动,夜间不寐,喜冷食,舌红绛,苔黄厚或黄腻,脉滑数有力。治宜清热化痰,镇心开窍,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气滞血瘀型:症见烦躁不安,情绪不稳,言语零乱,行为愚蠢,妄听妄视,面色晦暗,女子闭经,舌紫暗,少苔,舌下静脉瘀血,脉弦涩。治宜理气解郁,活血化瘀,方用癫狂梦醒汤。

阴虚火旺型:症见疲惫懒动,独处无欲,偶见冲动,形瘦,颧红,口干不渴,舌红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用二阴煎加减。阳气亏损型:症见思维贫乏,懒散退缩,寡言少语,不思饮食,体虚无力,面色无华,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方用养心汤加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