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511页(1049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赤鲤鱼,赪鲤。为鲤科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 L.的肉或全体。体呈纺锤形而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
成鱼大者长达90厘米余。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的水草丛生处。
适应性很强。主要以螺、蚌、昆虫的幼虫及水草和丝状藻类为食。
产卵期4~5月。
冬季游入深水底层越冬。
分布黑龙江等地。味甘,性平。
入脾,肾经。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①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鲤鱼1头,醇酒3升。煮之,令酒干尽,乃食之,勿用醋及盐,豉他物(《补缺肘后方》)。②治水病身肿:鲤鱼1头,极大者。
去头尾及骨,唯取肉,以水2斗,赤小豆1升,和鱼肉煮,可取2升以上汁,生布绞去滓。顿服尽,如不能尽,分为2服。
后服温令暖,服冷下利,利尽瘥(《外台秘要方》)。③治水肿胀满:赤尾鲤鱼500克。
破开,不见水及盐,以生矾15克,研末,入腹内,火纸包裹,外以黄土泥包,放灶内煨熟取出,去纸泥,为粥食,一日用尽(《医方摘要》)。④治上气咳嗽,胸膈胀满气喘:鲤鱼1头。
切作鲙,以姜醋食之,蒜亦得(《食医心境》)。⑤治黄疸:大鲤鱼1条(去内脏、不去鳞)。放火中煨熟,分次食用(《吉林中草药》)。⑥治痈肿,鲤鱼烧作灰,醋和敷之(《千金翼方》)。现代临床用于利尿消肿。取约500克重的新鲜鲤鱼1条,除去鳞及内脏,和赤小豆30克加水煮熟(先将赤豆煮开,再加入鲤鱼),不加油盐醋及其他调味料。
于早饭前或与早饭同时1次服完。新鲜鲤肉约含肉浆86%,肉基质13%(前者是强压下流出的汁液,后者是压榨残渣)。鲤肉的一般化学组成,因产地、季节、环境、年龄、营养状况等而有差异,食部每100克约含水分77克,蛋白质17.3克,脂肪5.1克,灰分1克(其中钙25毫克,磷175毫克,铁1.6毫克)。在冬季,鲤肉的蛋白质及一些氨基酸含率俱降低,在肌肉水提出物中胱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甘氨酸、α-丙氨酸、肌氨酸减少,而赖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则尚恒定。
鲤鱼肉的游离氨基酸为呈味的主要成分,在10余种游离酸中,以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最为丰富。鲤肉约含肌酸0.35%,磷酸肌酸0.02%;老龄鱼的肌酸可上升至0.46%。
鲤鱼放置时,可产生挥发性含氮物质、还原性物质及组胺等。食部每100克中有维生素B20.10毫克,维生素PP3.1毫克,维生素B10.4毫克,维生素C0.15毫克,鲤鱼肌肉含有含组织蛋白酶A、B及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