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藁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571页(1931字)

中药名。

见《本经》。别名:藁茇、地新、微茎、藁板。

为伞形科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火藁本Ligusticum tenuissimum(Nakai)Kitag.的根茎及根。藁本: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直沟纹。叶互生;基生叶三角形,长8~15厘米,2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3~4对,卵形,上面叶脉上有乳头状突起,边缘具不整齐的羽状深裂,先端渐尖;叶柄长9~20厘米;茎上部的叶具扩展叶鞘。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羽状细裂,远较伞梗为短,伞梗16~20个或更多;小伞形花序有花多数,小伞梗纤细,长不超过1厘米,小总苞线形或狭披针形。

较小伞梗为短,花小,无花萼;花瓣5,白色,椭圆形至倒卵形,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内折卷,雄蕊5,花丝细软,弯曲,花药椭圆形,2室,纵裂,花柱2,细软而反折,子房卵形,下位,2室。双悬果广卵形,无毛,分果具5条果棱,棱槽中各有3个油管,合生面有5个油管。花期7~8月,果期9~10月。分布河南、陕西、甘肃、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东、云南等地。

辽藁本: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短。

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火藁本、形态与辽藁本相似,但根茎较粗大,叶裂片为线形。

分布东北地区。春、秋采挖根茎及根,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藁本:又称西芎藁本。为植物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圆柱形,有分枝,稍弯曲,多横向生长,长3~8厘米,直径0.7~3厘米。外皮棕褐色或棕黑色,皱缩有沟纹。上侧具有数个较长的茎基残留,茎基中空有洞,表面具纵直沟纹。下侧着生多数支根和须根(商品多已除去),支根直径约1~5毫米,上有纵沟纹及点状突起的须根残痕,外皮易剥落。

质硬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或黄白色。气芳香,味苦而辛。

以身干、整齐、香气浓者为佳。主产湖北、湖南、四川。

此外,陕西、山东等地亦产。北藁本:为植物辽藁本及火藁本的干燥根茎和根。

根茎呈不规则的柱状或圆块状,常分歧,纵向及横向生长均有,长约1.5~6厘米,径0.5~1.5厘米;顶端有残留茎基,有时下陷呈空洞状;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密生细长弯曲的根,有突起的节及根痕。质轻,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状,黄白色至浅棕色,可见散生的棕色分泌腔,中央有髓。

根长约1~5~10厘米;径约2~5毫米。表面有纵皱及横纹,并有须根痕,外皮易剥离;较难折断,断面中央无髓。气特异而芳香,味苦辛。以身干、整齐、香气浓者为佳。

主产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亦产。某些地区作藁本入药的尚有:云南产的黄藁本为同属植物滇藁本Ligusticum delavayi Franch.的根。新疆产藁本为伞形科植物新疆藁本Conioselinum vaginatum(Spr.)Thell.的根。江苏产的山藁本为伞形科植物泽芹Sium suave Walt.或骨缘当归Angelica cartilagino-marginata(Mak.)Nakai的全草。除去残茎,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后切片晒干。味辛,性温。

入膀胱经。散风寒湿邪。治风寒头痛,巅顶痛,寒湿腹痛,泄泻,疝瘕,疥癣。《神农本草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内服:煎汤,3~9克。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涂。

血虚头痛忌服。①治寒邪郁于足太阳经,头痛及巅顶痛:藁本、川芎、细辛、葱头,煎服(《广济方》)。②治胃痉挛、腹痛:藁本15克,苍术9克,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③治疥癣:藁本煎汤浴之,及用浣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④干洗头屑: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掺发内,明早梳之,垢自去(《便民图纂》)。藁本含挥发油约0.3%~0.65%。油中的主要成分为3-正丁基内酯、川芎内酯、甲基丁香油酚等。

辽藁本根含挥发油约1.5%。洋芹鲜草含挥发油0.4%。药理实验表明:在试管内,15%~30%藁本煎液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用50%藁本注射液于病损处皮下注射。

一般每个病损每周注射2次,每次5~10毫升;如病损较多,或范围较大,可每日轮流注射,以便每周内每个病损均能注射2次。每次注射后的晚间,局部可用热敷,避免形成硬结。在治疗中一般无明显副作用,个别有过敏现象,或出现荨麻疹样皮疹,有的注射部位发生肿胀疼痛,可对症处理。

发生过敏者应停药。

藁本 1.根 2.叶 3.花序 4.花 5.果实

藁本药材

上一篇:薷苓汤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