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623页(1852字)

本病简称躁郁症,又称情感性精神病。

是一组以情感活动过度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病。临床特征为躁狂或抑郁反复发作,或交替发作,两次发作之间有明显的间歇期,此时期内精神活动完全正常,虽多次发病,但精神活动并不出现衰退,一般预后较好,少数患者可迁延不愈而成慢性。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及发病机理为:遗传因素;家庭遗传倾向较明显,占全部病例的30%~41.8%,据调查一级亲属中本病的患病率为5.8%,较群体调查的患病率高10~20倍。有关遗传方式尚无定论。

生化代射异常:临床研究发现某些抑郁症患者尿内NE的代谢物MHPG排出量明显降低,患者中枢NE活性低下,而躁狂期则相对增高,表明躁狂和抑郁与脑内NE活性有关。由此推断,5-HT缺乏是本病的共同生化基础,构成了素质和发病的倾向。

NE系统活动过度则出现躁狂,而活动不足则出现抑郁。另有资料证明不仅抑郁症患者尸检发现脑干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含量降低,而且不论抑郁期或躁狂期患者脑脊液、尿内5-HIAA均明显降低,提示脑内5-HT更新率低可能和躁狂与抑郁两者均有关性格基础:大部患者具有好交际,富于同情心,多行动而好幻想,兴趣广泛,情绪不稳定,容易过于喜悦或忧郁等特点。

间脑机能障碍:情绪欣快,意念飘忽,内脑病变时可引起周期性抑郁和欣快,推测间脑特别是下丘脑功能障碍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精神因素和躯体因素:患者发病前约半数以上有精神因素,少数患者是在躯体因素(产后,传染病)影响下发病。躁狂症:主要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典型症状有情绪高涨、思维活动加速及言语动作增多,即所谓躁狂三联征。患者起病多较缓慢,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情感高涨,患者终日洋洋得意,笑逐颜开,洋溢着欢乐的风趣与神态,有时情绪反应不稳定,易激惹,多怒,甚至伤人毁物。

联想过程明显加速,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表现为话多时滔滔不绝,常因话多而声音嘶哑,患者自觉记忆力比平日好,注意力多不集中,常随境转移,意念飘忽或意联音联,活动动作增多,患者整日忙碌不停,不知疲劳,爱管闲事,做事往往有头无尾,晚上睡眠少,但精力却异常充沛,本能活动也相应增强,食欲亢进,性欲亢进,好打扮,喜接近异性。在情感高涨的背景下,常过高评价自己,表现出夸大观念,但内容多具幻想性,不荒谬离奇,幻觉少见。

患者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因话多而口干唇燥,因持久兴奋不顾饮食,体重多下降,入睡困难,血压偏高,脉搏快,瞳孔扩大,便秘等也常见。

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和言语动作减少等,即所谓抑郁三联征。

起病多缓慢,往往先有失眠,早醒,乏力,食欲不振,工作效率低和各种内感不适,因精神或躯体因素诱发者,可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兴趣索然,对工作、前途等丧失信心,思维联想活动受抑制,自觉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话少声低,常有消极观念,自杀企图。

在情绪低落的背景下可出现继发性妄行,多为自罪妄想及疑病妄想等,少数病例亦可出现片断幻觉,上述抑郁症状在部分患者表现为昼重夜轻,少数患者表现沉默不语,终日卧床不动,称抑郁性木僵状态。患者的自杀企图与行为是危险的症状,应予注意。

中医认为躁狂症属狂证范围,抑郁症属郁证范围,虽然其发病原因很多,但精神因素的诱发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认为本病多因忧思过度,志愿不遂,郁闷不舒耗伤心脾,以致血虚、肝阴不足;或因暴怒愤郁,肝胆气逆,平郁而化火,煎熬成痰,上蒙清窍;或因过喜伤心及胃热上攻,扰乱神明,而致本病。

狂证痰火扰心型起病急,常先有情绪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然狂暴无知,情感高涨,言语杂乱,逾垣上屋,气力逾常,骂詈叫号,不避亲疏,或伤人毁物,哭笑无常,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渴喜冷饮,尿赤便秘,不食不眠,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泻火逐痰,镇心安神,方选大承气汤、泻心汤、温胆汤或礞石滚痰丸加减。阴虚火旺型;病见势缓,精神疲惫,时而躁狂,情绪焦虑,紧张,多言善惊,恐惧而不稳,烦躁不眠,形瘦面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用二阴煎合定志丸加减。郁证肝气郁结型: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或呕吐,大便干溏不定,女子闭经,苔薄腻,脉弦。治宜疏肝理气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越鞠丸加减。忧郁伤神型;症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宜养心安神,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上一篇: 下一篇:躁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