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蒿
书籍:中医辞海中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230页(598字)
中药名。
一出《唐本草》。别名:羊角草,羊角蒿,羊羝角棵。为紫葳科植物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Lam.的全草。
一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茎直立,具纵沟纹及棱角。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长于山坡,田野及路旁。分布东北等地。
7~8月间,割取茎叶,晒干。
干燥全草,茎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略具细棱或纵纹,光滑。
叶多破碎或脱落。茎上部具总状排列的蒴果,多开裂,内具中隔;种子扁平,具膜质的翅。
茎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淡。《唐本草》:“味辛苦,平,有小毒。”治口疮,齿龈溃烂,耳疮,湿疹,疥癣,阴道滴虫病。《唐本草》:“主甘湿诸恶疮有虫者。”外用:烧存性研末掺,或煎汤熏洗。
治齿断宣露:角蒿灰夜敷断间使满,勿食油。治口中疮久不瘥,入胸口并生疮:角蒿灰敷之。
有汁吐之,不得咽也(上2方出《千金方》)。治小儿口疮:角蒿灰贴疮(《小儿宫气方》)。
治月蚀耳疮:蒿灰掺之良(《濒湖集简方》)。二见《西藏常用中草药》。
别名:乌确玛尔布(藏名)。为紫葳科植物藏角蒿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 Sprague的根及种子。多年生草本。
块根粗厚,根茎短。
生于向阳山坡、路旁、田边。7~9月挖根,8~9月采收成熟种子。性温,味甘淡。滋补强壮。
治产后乳少,久病虚弱,头晕,贫血。内服:煎汤,3~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