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败血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441页(1858字)

病名。

败血症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而发生的全身性感染。病原菌在血循环中繁殖,产生内毒素、外毒素等。菌血症与之不同,是指细菌短暂侵入血循环中,并很快为人体免疫功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凡具有致病性的各种不同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菌,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在人体抵抗力明显减退或大量进入时也可造成败血症。

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厌氧杆菌、变形杆菌等。正常人体具有广泛而有效的防御和免疫功能,能够防止细胞入侵,或迅速将侵入的细菌杀灭,因此,细菌入侵后能否引起感染或败血症,虽与细菌的毒力、数量等有密切关系,但主要取决于人体防御、免疫功能的完整性。如果人体抵抗力和防御功能因各种慢性病、皮肤粘膜损害、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缺陷,免疫抑制药物应用等因素而减弱,而入侵的细菌毒力较强或数量较多,则细菌即有机会进入血循环而导致败血症。临床上葡萄球菌败血症:其症状多在原发病灶出现后1周内产生,发病急骤、恶寒或寒战、高热、头痛、全身肌肉痛、关节痛、出汗、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见腹泻、肝脾肿大、黄疸、皮疹等,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以中性为主,有些病例在后期可出现迁延性损害,如心内膜炎、肝脓肿、脑脓肿等。

少数发病不久即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及脉搏急促、血压下降等,也有部分患者仅有低热、食欲不振、失眠等轻微症状。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临床表现:起病急、伴寒战、发热、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瘀点、白细胞大都增多、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中毒性休克的表现:休克前可出寒战、高热、汗出、休克时有意识障碍、呕吐、腹泻、血压下降、少尿或尿闭、皮肤湿冷、以后迅速出现酸中毒和尿毒症。新生儿败血症:以大肠杆菌感染为多见,除败血症的表现外,还可见黄疸、呼吸暂停、紫绀、神萎、惊厥等。

绿脓杆菌败血症:可见坏疽性臁疮、绿色尿,体温过低、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较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为高。拟杆菌属败血症:多继发于某些局部感染之后,在局部感染灶附近常有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存在,其脱落栓子可导致肺梗塞,亦可形成肝脓肿、脑脓肿等。混合性败血症:有些败血症患者系多种细菌同时感染,其病情极为严重、病死率很高,临床表现与单一细菌败血症相似。

真菌败血症:多发生于严重烧伤、心脏手术病例,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年老、年幼患者,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物的情况下易诱发,临床表现较轻,病情进展较慢,体内各脏器、组织可出现多发性小脓肿。

中医认为:外感六淫,邪毒化火,或内有郁热,蓄而成毒,正气内虚,邪毒内陷,客于营血,入于经络,内陷脏腑,直犯神明,而成本病。临床上:热毒炽盛:症见壮热寒战、头痛头晕、烦躁谵语、舌红唇赤、气促鼻煽、身痛、骨节疼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烦渴引饮、甚则神志不清、恶心呕吐、咳嗽痰血、皮疹或皮肤脓点、疮痈漫肿、焮红热痛、舌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邪伏募原:症见憎寒壮热、胸闷呕吐、头痛烦躁、口干不欲饮、苔白腻、舌红、脉濡数,治宜和解开达募原,方用达原饮合小柴胡汤加减。热毒伤阴:症见发热不退、口干唇燥、胃纳不振、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神志昏迷、渴喜冷饮、舌绛、苔光剥、脉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方用增液汤、竹叶石膏汤合黄连解毒汤。阳明腑实:症见高热或日晡潮热、面目俱赤、声重气粗、神昏谵语、腹满胀痛拒按、大便秘结、腹部按之灼手、舌红、苔黄燥或焦干起芒刺、脉沉实有力,治宜通腑泻热,方用增液承气汤加味。湿热蕴结:症见恶寒发热、头身重痛、或见黄疸、神疲体倦、恶心呕吐、胸闷腹胀、腹痛泄泻、纳少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茵陈蒿汤合黄芩滑石汤。

气营两燔:症见壮热头痛、口干舌燥、烦渴引饮、谵语、肌衄、齿衄、舌干红、脉细数,治宜清气凉营,方用白汤合清营汤。阳气虚衰:症见病程较长、身无热或体温反低、神疲气怯、自汗肢冷、口不渴或喜热饮、甚则呼吸急促、手足颤动、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治宜益气温阳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气阴两虚:症见起病缓慢、发热或无热、面色苍白或晦暗、神倦乏力、头晕头痛、口干欲饮、心烦不寐、盗汗、抽搐、烦躁、舌淡红、苔少,脉弦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方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阴阳虚竭:症见汗出肢冷、口干微渴、气短懒言、肢体倦怠、眩晕少神、脉微细欲绝,治宜益气养阴、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上一篇:败血冲心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