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昏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543页(1572字)

病症名。

指高级神经活动的极度抑制状态,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运动、感觉和神经反射等功能障碍,对外界的刺激无意识反应。其死亡率较高。昏迷一般可按其轻重程度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浅昏迷是指患者对外界的强烈刺激尚有一定的反应;而深昏迷则对刺激完全没反应。颅内病变,如闭合性颅脑损伤、外伤性颅内血肿、脑及脑膜感染、脑血管意外、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及癫痫持续状态等。

另一类是全身性疾患,如急性感染、急性中毒、重要脏器衰竭、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电击伤、溺水等。西医病理:幕上病变,位于小脑幕以上的大脑内部或外部病变,一般是由局部肿块引起,这些病变并不能广泛地损害大脑两半球,但在扩大过程中可以向下压迫脑干网状结构,并阻断其与大脑的联系,产生昏迷;幕下病变,是指脑干和小脑内部或外部的病变;代谢中毒,是指大脑和脑干许多神经元的能量供应缺乏,酶代谢失常或电离子环境改变而导致的意识障碍。

青少年及儿童以脑与脑膜感染、全身急性感染、癫痫持续状态较常见;成人及老年人以脑血管意外、脏器衰竭、内分泌及代谢障碍较多见;感染引起者常有传染病接触史及传染来源;脑外伤发生在外伤后;脑出血多发生在激动或用力后;一氧化碳中毒多发生在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密闭室内;伴有高热者多为急性感染或热射病;伴偏瘫者多为脑血管意外;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有慢性肺病、肝病、肾病者易发生肺性脑病、肝昏迷、尿毒症。体温高多见于颅内感染;脉搏快多见于感染、中毒;呼吸缓慢多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安眠药中毒、肝昏迷;呼吸有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烂苹果味见于肝昏迷、酒味见于酒精中毒;皮肤粘膜出血多见于败血症、流脑;两目同向斜视为同侧大脑半球或对侧桥脑损害;两目分离为脑干病变;瞳孔散大见于严重脑损害;两侧瞳孔大小不等见于小脑幕切迹疝;视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者为急性感染;尿有蛋白、管型多见于尿毒症;尿糖增高见于糖尿病;大便有脓细胞多见于中毒性痢疾;肝功能损害及血氨增高见于肝昏迷;血尿素氮、肌酐增高见于尿毒症;脑脊液检查可诊断颅内病变;必要时可进行血气分析、脑CT等检查。中医学认为外感时疫,热毒内攻,内陷心营,扰乱神明。

湿热痰浊,上蒙清窍,神明不清。阴阳虚竭,精气消亡,神无所依。

热陷心营证见高热神昏、烦躁谵语、甚则昏愦不语、斑疹衄血、或有抽搐、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心开窍、凉血护阴,方用清宫汤。湿热上蒙症见昏迷、似清似昧、兼胸闷、恶心、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豁痰开窍,方用菖蒲郁金汤。腑气上冲症昏迷,兼见谵狂、高热或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胸满而痛、舌苔黄燥、脉沉实而数。治宜攻下泻热,方用大承气汤。瘀热阻窍症见高热夜甚、神昏谵语、其人如狂、肌肤发斑、口唇青紫、舌紫暗,脉沉数。治宜清热凉血祛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

湿热毒盛身目金黄、高热口喝、小便深黄、神昏谵语、烦躁不安、斑疹衄血、甚则昏睡、舌红苔黄燥、脉弦数。

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千金犀角散。

风火内炽证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颜面潮红、呼吸气粗、口臭身热、舌绛苔黄厚、脉弦数。治宜清肝熄风开窍,方用羚角汤。

暑热攻心证见头昏头痛、胸闷身热,面红唇干、继则卒然仆倒、不省人事,或见谵妄、舌干红、脉洪数。治宜清暑养阴益气开窍,方用万氏黄清心丸加味。亡阴证见神志昏迷、汗出、面红身热、唇舌红干、脉虚数。

治宜救阴敛阳,方选生脉散加味。

亡阳证见神昏、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二便自遗、唇舌淡润、甚则口唇青紫、脉微欲绝。治宜回阳救逆,方用参附汤。

上一篇:昏鸡头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