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便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796页(1116字)

内科病名。

指血自大便而下,或血便夹杂而下,或在大便前后下血,或单纯下血者。《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又名血便、下血、泻血、结阴。根据出血部位不同,有远血、近血之分;按白色鲜浊,有肠风,肠毒之别。

本病多由过食辛辣食物,热积于胃;或感受湿热之邪,蕴结日久,损伤肠道胃络,迫血外溢,血液下渗大肠而为便血;或由素体脾胃虚弱,劳倦久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脾气虚衰,失于统摄,血无所归,离于肠道,溢于肠间而成便血;或由忧思脑怒,七情过极,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日久络破血溢、下渗肠道而成便血。本病与痢疾、痔疮均有便血表现,但痢疾的便血是以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为特征。

痔疮便血以血色鲜红,肛门异物感及肛门疼痛为特点。不难与本病相鉴别。临床上胃中积热便血者。症见便血色紫黯或紫黑,胃脘胀闷、灼热疼痛,口苦口干。治宜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选清胃散合十灰散加减;肝胃郁热便血者,症见便血色黑黯或鲜红,胁肋胀满,胃脘疼痛,心烦易怒,口苦纳差。

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味;气滞血瘀便血者,症见便血紫黯,脘腹胀痛,或见胁下癥块,面色暗滞。治宜行气解郁,活血化瘀,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热毒内结便血者,症见便血鲜红,腹痛,肛门灼热,口干舌燥,大便秘结或不爽。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选约营煎加减;湿热蕴蒸便血者,症见便血而血色不鲜,或紫黑,胸膈脘腹胀满不适,纳呆。

治宜清化湿热,凉血止血,方选地榆散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中气不足便血者,症见便血,血色紫暗,纳差腹胀,头晕目眩,神倦乏力。治宜益气健脾,养血止血,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或归脾汤加减;脾胃虚寒便血者,症见便血色紫黯,脘腹隐痛,喜温喜按,怯寒肢冷,食少便溏。治宜温阳健脾止血,方选黄土汤加味。现代研究:中医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具有止血速度快,有效率高,无副反应等优点。

据研究报道,成方中以黄土汤、归脾汤、泻心汤为主加减,疗效较好;在单位药中,以紫珠草、生大黄、白及、地榆、乌贼骨、参三七、云南白药等疗效较好,止血时间在2~5天。中医治疗急性坏死性肠炎。

因热毒瘀结者,治宜清热解毒,除湿导滞,凉血止血化瘀,方用导毒化瘀汤加减(黄连、黄芩、大黄、地榆、槐花、白头翁、丹皮,枳实、甘草)。因风邪传入阳明胁热下血者,治当清热止血,方用清脏止血汤(黄连、黄芩、槐米、侧柏叶、地榆、当归、川芎、荆芥、枳壳)。

气虚者,治宜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方用黄土汤加减(灶心黄土、黄芩、附子、生地、白术、炮姜、枳壳、茯苓、槐花、地榆、甘草)。疗效均较满意。

便血亦可以单独症状出现在各科疾病中,需辨证论治。

上一篇:重龈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