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结节性多动脉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940页(870字)

内科病名。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可以仅局限于皮肤(皮肤型),表现为多形性,但以沿小动脉分布的结节为特征;也可波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系统型),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腹痛、肾损害等。本病发病率为0.2~0.7/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4∶1。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40~60岁。亦称为全动脉炎、多脉管炎、坏死性动脉炎。

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可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药物应用,注射血清,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临床所见:皮损可见于皮肤型及系统型。主要侵犯皮下组织中的中小动脉。好发于小腿,可波及上肢、手、躯干及耳垂部位。皮损呈多形性,以结节为特征,一般为0.5~1.0厘米大小,坚实,1个或数个,沿浅表动脉排列或不规则地聚集在血管近旁,呈玫瑰红、鲜红、或正常皮色,疼痛或压痛,可移动或与其上皮肤粘连。

结节中心可发生坏死、形成溃疡。其它皮损有网状青斑、风团、水疱、紫癜等。系统型患者伴见有发热、疲乏、肌肉关节酸痛或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甚者出现肠穿孔、肠梗塞、出血。

或出现急性胆囊炎或穿孔。

或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性高血压。或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或出现胸痛、咳嗽、咯血。或出现头晕、头痛、抽搐、颈项强直、偏瘫。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素体阳气阴精不足,气血虚弱,腠理疏松,复感风湿热毒之邪,留于筋骨皮肉、经络血脉、深入脏腑而发病。临床上以毒热阻络为主者,症见发热,腹痛,便血,恶心呕吐,关节肌肉酸痛灼热,皮下结节鲜红或紫红,疼痛拒按,或见尿血、咯血、咳嗽、胸痛、头晕头痛、抽搐神昏。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选四妙勇安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以脾肾两虚,络脉瘀阻为主者,症见消瘦、疲乏、肌肉筋骨酸软无力,或见疼痛、眩晕耳鸣,肢体散见紫癜红斑、暗晦不明或伴溃破,皮下肿块累累、色淡白可推移、无触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治宜滋肾益脾、化瘀通络,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党参、黄芪、桃仁、红花、桂枝、威灵仙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