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真寒假热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986页(591字)

病证名。

又称阴证似阳、阴极似阳。指内有真寒,外见假热的寒极似热证候。

因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见《景岳全书·传忠录》:“寒热有真假者,阴证似阳,阳证似阴也。盖阴极反能躁热,乃内寒而外热,即真寒假热也。假热者,水极似火也。凡病伤寒,或患杂证,有其素禀虚寒,偶感邪气而然者;有过于劳倦而致者;有过于酒色而致者;有过于七情而致者;有原非火证,以误服寒凉而致者。凡真热本发热,而假热亦发热,其证则亦为面赤躁烦,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为气促咽喉肿痛,或为发热,脉见紧数等证。

昧者见之,便认为热,妄投寒凉,下咽必毙。不知身虽有热而里寒格阳,或阳虚不敛者,多有此证。

但其内证,则口虽干渴,必不喜冷,即喜冷者,饮亦不多,或大便不实,或先鞕后溏,或小水清频,或阴枯黄赤,或气短懒言,或色黯神倦,或起倒如狂,而禁之则止,自与登高骂詈者不同,此虚狂也;或斑如蚊迹而浅红细碎,自与紫赤热极者不同,此假斑也。凡假热之脉,必沉细迟弱,或虽浮大紧数而无力无神,此乃热在皮肤,寒在脏腑,所谓恶热非热,实阴证也。

”其证候特点是病人虽身热,却反欲衣被;面色虽红,但时隐时现,不是满面通红;虽口渴,却欲热饮;咽喉或痛,但不红肿;虽烦躁不宁,但精神萎颓;脉虽大,但无力等。治宜回阳救逆,引火归原,方用四逆汤、真武汤、八味理阴煎、回阳饮等方。见真热假寒证、阴证似阳等条。

上一篇:真寒假热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