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夏枯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014页(1952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夕句,大头花,白花草,铁色草,麦夏枯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果穗。多年生草本。茎方形,基部葡匐,高约30厘米,全株密生细毛。叶对生;近基部的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略有锯齿。

轮伞花序顶生,呈穗状;苞片肾形,基部截形或略呈心脏形,顶端突成长尾状渐尖形,背面有粗毛;花萼唇形,前方有粗毛,后方光滑,上唇长椭圆形,3裂,两侧扩展成半披针形,下唇2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花冠紫色或白色,唇形,下部管状,上唇作风帽状,2裂,下唇平展,3裂;雄蕊4,2强,花丝顶端分叉,其中一端着生花药;子房4裂,花柱丝状。小坚果褐色,长椭圆形,具3棱。花期5~6月。

果期6~7月。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夏季当果穗半枯采下,晒干。干燥的药材呈长圆柱形或宝塔形,长2.5~6.5厘米,直径1~1.5厘米,棕色或淡紫褐色。宿萼数轮至十数轮,作覆瓦状排列,每轮有5~6个具短柄的宿萼,下方对生苞片2枚。

苞片肾形,淡黄褐色,纵脉明显,基部楔形,先端尖尾状,背面生白色粗毛。

花冠及雄蕊都已脱落。宿萼内有小坚果4枚,棕色,有光泽。

体质脆,微有清香气,味淡。以色紫褐、穗大者为佳。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其它各省亦产。西藏、云南尚以刚毛夏枯草的花穗及果穗同等入药。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

清肝,散结。治瘰疠,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内服:煎汤,6-15克;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脾胃虚弱者慎服。①治瘰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180克,水2盅,煎至7分,去滓,食远服。

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摄生众妙方》夏枯草汤)。②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汇言》)。

③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15克,香附30克,共为末。

每服3克,醋茶调下,无时(《简要济众方》补肝散)。④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

每服方寸匕,半饮调下(《太平圣惠方》)。⑤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6克,食前米饮下(《本草纲目》)。⑥治口眼歪斜:夏枯草3克,胆南星1.5克,防风3克,钩藤3克。

水煎,点水酒临卧时服(《滇南本草》)。⑦治头目眩晕:夏枯草(鲜)60克,冰糖15克。

开水冲炖,饭后服(《闽东本草》)。⑧治痫风、高血压:夏枯草(鲜)90克,冬蜜30克。

开水冲炖服(《闽东本草》)。⑨预防麻疹:夏枯草15~60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3天(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⑩治扑伤金疮:夏枯草捣烂,罯上(《卫生易简方》)。

全草含三萜皂甙,其甙元是齐墩果酸,尚含游离的齐墩果酸、果酸、芸香甙、金丝桃甙、顺-咖啡酸、反-咖啡酸、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胡萝卜素、树脂、苦味质、鞣质、挥发油、生物碱、水溶性盐类等。花穗含飞燕草素和矢车菊素的花色甙、a-樟脑、a-小茴香酮、熊果酸。

夏枯草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作用。

煎剂(100毫克/千克)注射于麻醉犬,可产生显着持久的降压作用,但易产生急速耐受性;如给带有皮桥的犬服夏枯草,每日2次,每次2克/千克,血压也可有所下降;对肾性高血压犬,连续服药2周后,血压有中等程度之降低,停药后又恢复至原初水平。夏枯草茎、叶、穗及全草均有降压作用,穗之作用较弱。切断迷走神经后,夏枯草的降压作用显着减弱。

对在位及离体蛙心,均见有兴奋作用,认为降压作并非由于对心脏的抑制所引起。在蟾蜍下肢灌流中,煎剂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近年来有实验测得夏枯草茎、叶的酊剂中含钾量相当高,约83毫当量/毫升,穗中含量较少;口服对正常麻醉犬未出现明显降压作用;煎剂除去无机盐后,降压作用即甚微。据体外初步实验,夏枯草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抗菌谱亦较广。

其水煎剂(1∶4)在试管内可抑制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的生长。对小的实验性结核病,夏枯草可使肺部病变减轻。

此外,还有报告夏枯草煎剂能抑制小鼠S-160肿瘤及艾氏腹水癌的生长,但死亡率反较不给药组高,故实为其毒性作用。现代临床报道,对肺结核、渗出性胸膜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性肝炎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夏枯草 1.植物全形 2.花及苞片 3.花冠剖开示雄雌蕊 4.花萼剖开示上唇及下唇 5.果实

夏枯草药材

上一篇:夏绍廷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